黄金思维圈是成甲先生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中重点介绍的一个核心临界知识。因为它是底层规律,所以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如果用在情绪管理上,也可以非常准确地让我们把握情绪的产生本质。
一、黄金思维圈
成甲先生在书中提到:‘’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的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这一个方法,既可以用来观察外界的客观事物,也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的心理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4139543/6a66bb7a370acf32.jpg)
二、面对情绪的三种常见角色
面对情绪,人们会有四种角色。(见《情绪面前四种人,你是哪一种?》)这四种角色可以对应黄金思维圈的三个层面。其中,前三个角色分别是:
第一种角色‘’情绪的奴隶”对应的是黄金圈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人们感知到各种情绪,比如愤怒,痛苦,焦虑,紧张,悲伤等等,有的人就认定‘’我就拿情绪没辙”,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想办去处理情绪,那他也就无法进入黄金圈的第二个层面,最终为情绪所控制。
第二种、第三种角色,他们的都处于黄金圈的第二个层面,也就是how层面。处于这两种角色的人,已经认识到情绪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也想办法去面对和处理情绪。区别在于态度上有消极的有积极的,结果上有正面反馈的,也有可能失败的。但这两种角色都不是情绪管理的最佳选择。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都停留在怎么做才能控制、躲开情绪的层面,而没有深入的思考以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情绪?而只是把情绪当作一件事物,想紧紧的抓住它,或者远离它。可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想摆脱它,主宰它,就越是为它所左右。最后,免不了成为它的手下败将或者顶礼膜拜者。
三、why的层面看情绪
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什么呢?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外在的事物,比如,这个人很讨厌,这个考试很难。或者我现在状态不好,我属于某某血型等,等等。这种观点蕴含着一个逻辑:因为有这些人事物出现了,所以给我带来了负面情绪。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换一个人,面对同样的人事物,他们没有同样的情绪呢?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人们的内心的一套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观、规条)。外来的事物只不过是诱因而已,内在的信念系统,才是决定因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有人说“你好丑”。一个对你说话的是办公室的同事,一个对你说话的是小屁孩。相信同样一句话,你会有不同的反应。前面的一句话,会让你生气。因为,你心中就有那么一个规条,即“我的同事必须得尊重我”。可是后面一句话,同样的措辞,你却不会生气。说不定你还会笑眯眯的,拍拍小屁孩的头。为什么呢?因为,你心中有另外一个规条,”童言无忌”。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真正让你产生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是你内心的价值系统受到了外界事物的触动。这才是情绪的真正来源。(此处观点引自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向李先生致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4139543/aaa5ed31cd5725f0.jpg)
四、结论
所以,我们自己内心设置的一系列信条,这才是情绪产生的心理根源!
那内心世界的信条是否可以改变呢?如果改变了,是不是情绪就可以得以控制呢?请听下回分解,《处理负面情绪的治本之道》
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