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与奶奶
放暑假了,11号回到桂林,12号就回村里的老家了,我小时候生活在这,爷爷奶奶也住在这里。奶奶今年身体不太好,以往暑假都会回老家看看,今年也不例外。
他们都很年轻
小的时候,父母去城里务工,爷爷奶奶在村子里带着我长大,那时候爷爷能挑近200斤的单子,奶奶包揽了洗衣做饭所有家务。
村里只有一所小学,我起初极度抗拒上学,竟说出“100岁也不上学”的幼稚话,然而,在婶婶帮我交了学费之后,我也开始背上小书包的日子(真香)。刚开始上学,对一切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上学特别认真,这段时间,爷爷每天7点叫我起床,给我磨手工的豆浆,奶奶每天监督我写作业,叫我坐直了身板。村里教学的条件很苦,是两位老人家用最淳朴的教育方式带我长大。
村里有个小洗澡池,爷爷总是带着我游泳。夏天的傍晚,爷爷两手捧着5.6岁的我,每次都要游半个小时,我才肯跟爷爷回家。奶奶不怎么做农务,经常带着我去其他奶奶家里聊天,她们可以唠八卦唠个半天。
爷爷闲下来的时候喜欢去田地里看看,哪怕是简简单单地除除草,他也能在地里耗上半天功夫。小辈们总是劝他:地里没啥活干了,您人也上年纪了,可以少去地里干点活了。而爷爷总是笑着答应,第二天又踏着晨曦荷锄出门去。闲下来的时候总想往地里走走,这大概是爷爷一个老农不服老的倔强吧。
奶奶是从传统时代走出来的女性,思想观念上也比较传统,早晨6点起床生火做饭,洗过碗之后来到塘边洗衣服,平常就在家里收拾屋子,打理家务,偶尔去其他家串串门聊聊天。奶奶特别喜欢思考人情世故,坐在小巷子里扇着蒲扇,那一准是她在想事情。遇到我们这些小辈回家的时候,她就会拉我们坐下来,神情严肃地给我们讲人情,谈礼节。她总是为我们着想,生怕我们在外面吃亏,对晚辈的关怀一直展现在奶奶身上。
那时候,他们都很年轻。
其乐融融
乡下的生活是慢节奏的。在大城市里,你可能早上7点起床赶第一班地铁,晚上10点结束加班准备回家;而在乡下,你可能会早上7点起床,然后闲坐到下午3点,再出门劳作三个小时。爷爷和奶奶生活在这样的慢节奏里。
早晨7点,爷爷奶奶就相继起床了,奶奶生火做早餐,爷爷会出门挑一担上好的井水(自来水是畅通的,他们不爱喝,而且确实我们村的井水非常清甜)。早餐是家乡这边比较特别的油茶,将茶水煮开,将准备好的米线和炒米等配料浸泡在茶水里,加上特制的酸辣椒,一直都是记忆中无法抹去的味道。吃过早餐,开启了一天的生活,如果天气好或者农务比较多,爷爷就会去地里看看,而奶奶总是在家里,或是坐着,或是做一些杂务。若是爷爷在家,奶奶也会吩咐爷爷去干一些活,奶奶总是唠叨爷爷,嫌他做的不好,爷爷有时候很固执,却也总是让着奶奶。他们的晚餐很简朴,一些肉,一些蔬菜,两个人吃不了太多东西,爷爷会自己斟一两杯酒,喝完了酒,奶奶就吃完饭了。乡下的夜晚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早早地吃完饭洗完澡,老人家守着电视机等着7.30的天气预报,遇上高温会感慨一句:呜呼,明天37度,天真热啊。
闲静的下午,微风拂过小巷子,两位老人并排而坐,奶奶轻摇蒲扇,爷爷以手扶膝,脸上的笑容映证着他们的欢快,不懂事的穿堂风挑起了两缕白发。
生活其乐融融,老一辈的爱情是我羡而不可得的。
PS:每次回家我都会长胖,可能是柴火做的饭比较有胃口吧,家乡的味道是哪里都模仿不来的
白驹过隙
时光如白驹过隙,美好的时光像沙一样抓不住。
近几年,突然感觉自己成长得极其迅速,回头看看长辈们,却也老得及其迅速。爷爷的皮肤变得干瘪,奶奶的老年斑愈发明显;爷爷的牙掉了几颗,奶奶的皱纹深了几层。
6月的时候,奶奶动了个不大的手术,送回来后,爷爷照料着奶奶。我回到老家的时候是下午,刚好遇上奶奶不舒服的时候,奶奶的声音有些憔悴,爷爷脸上也有些掩盖不住的担心。叔叔婶婶姑姑还有堂哥堂姐们,都以自己的方式问候家里,关心奶奶,希望她好好养病。
老,是大部分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渐渐地,我也能够接受老去,爷爷奶奶会老,我也会老,人生总有迎接与离别,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既然无法改变,不如坦然接受。
接下来的时光里,珍惜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光,愿安好。
--------记我的爷爷奶奶
(本人原创)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I2NDgzMg==&mid=100000014&idx=1&sn=1799714da6eab03360a2c6ad04b62a2f&chksm=1ba473a12cd3fab709a29e05bdfcefd6528afb2a6c65a53119a856d78b579038f461e6b3c157#rd
转自公众号:谈云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