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黄庭坚曾参加编写《神宗实录》,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河措施。后来又因作《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被诬告为“幸灾谤国”。因此,他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最后死于西南贬所。这首词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据此看来,词作大约写于作者被贬官时期。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然后,再从第二句开始,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即是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这种含蓄的写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使词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真有脱胎换骨之妙。
“明月逐人归”的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 整首词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是富有强烈抒情性的佳作。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 陆永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