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普洱合伙人——《一点就到家》

普洱合伙人——《一点就到家》

作者: 妙介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2-15 22:54 被阅读0次

    普洱合伙人——《一点就到家》

    今天聊聊电影《一点就到家》。

    片名Coffee or Tea? (2020)。

    《一点就到家》故事发生在云南普洱。

    影片中绿色茂密的树木和蔚蓝无垠的天空,看得人神清气爽。就像国庆节期间不要跑出去人挤人,选择看看《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很棒的选择一样,选择看看《一点就到家》看看云南大好风光,也是一个很棒的国庆度假选择。

    提到云南普洱,大家除了想到各种爆笑的吃菌子故事,大概率就是价格起飞的普洱茶了。《一点就到家》讲述的却是另一种特产普洱咖啡的故事。

    可能宣传力度不够,也可能同行竞争太过激烈,普洱咖啡知名度并不算太高。

    其实普洱市栽培咖啡有150年历史,由传教士引种在澜沧、江城、景东、景谷、孟连县等地零星种植。1988年才开始咖啡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进程,也与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一点就到家》的监制是陈可辛,讲述的是三名年轻人创业的故事。这就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同样也关于三名年轻人创业。

    片中不乏对《中国合伙人》的调侃。

    “我在北京有个客户跟我说过: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什么客户啊,这么土?”

    “三个教英语的。”

    “哟,怪不得。”

    同样关于创业,两部影片的发展方向则截然不同。

    《中国合伙人》强调往城市去,扎根城市,寻找机遇。《一点就到家》则将发展方向下沉,回归家乡回归农村,把外出务工的人带回来,把自家的好东西送出去。

    可以把《一点就到家》看做是《普洱合伙人》,三位主角从不同专业组合在一起开始创业。李绍群、魏晋北、彭秀兵三个人分别从事生产、销售、物流,俨然一副现代大型电商的配置。

    同时影片很应景地拍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实际行动,很好地反映了精准扶贫理念。要通过产业扶贫、造血式扶贫,而不是输血式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园地制宜,分类施策,不仅给走不出去的人制造了就业机会,还能吸引走出去的人返回家乡,一举多得。

    片中多次出现一只寻找风口起飞的猪、一只寻找自己落脚地的虫。这些虚拟形象就像拟物化的李绍群、魏晋北、彭秀兵,追赶风口却屡次失败,撞上风口一飞冲天。

    《中国合伙人》式的神话也是时代产物,不可复制,新时代的产物则是《一点就到家》。

    以前总喜欢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宣传发动,别人不可能知道深山老林里的好东西,产品做得好,不如广告吹得好。好在有了魏晋北、彭秀兵这样的营销物流一条路服务,深山老林里的好东西能够被外人熟知。

    《一点就到家》中提及的星雀公司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星巴克和雀巢公司,现实生活中雀巢也是和云南普洱咖啡有着合作关系。但具体合作是不是能够保证农民利益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外国人不是来做慈善的,是做生意的。

    就像片中所说,如同星雀公司一般的商家们,卖的不是咖啡,而是咖啡店的装潢。有多少人去喝咖啡是为了装一装的,又能有几个人会从咖啡里听到远山的声音。

    当然作为正能量主旋律电影,影片中拍出来的都是好的内容。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在片中体现地较为明显。《一点就到家》比生活高出的太多,理想主义者最终没有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摩擦,而是成功将理想变为现实。现实生活里的资本家可不会这么心慈手软,这是题外话不多赘述。

    其实理想主义者们也可以尝试混合路线。就像片名一样——《Coffee or Tea?》,不一定非要在普洱茶和咖啡之间二选一,也大可不必在量大经济型咖啡和精品型咖啡之间二选一。咖啡基地可以种植一部分咖啡走经济路线,再种植一部分咖啡走精品路线。

    普洱合伙人,

    下沉后起飞。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洱合伙人——《一点就到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ug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