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伴侣那么糟糕,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离开?这本书给你答案

伴侣那么糟糕,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离开?这本书给你答案

作者: 学乃身之宝 | 来源:发表于2022-01-19 14:21 被阅读0次

    文/学乃身之宝

    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人生脚本”,是沟通分析创始人埃里克·伯恩提出来的,它是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隐喻,由这个人过去的经历、习惯的互动方式构成。

    乍一看是宿命论的逻辑,好像一个人的一生怎么过,早已被安排好,但其实,有些人的一生的确如此。

    比如,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她谈的几场恋爱,几乎都是被抛弃的,而且对方都不怎么爱她,尤其是那个作家男友,松子为他付出那么多,结果仍对松子暴力相向。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或许会想,男友那么糟糕,为什么松子不离开呢,还会抱怨松子的“不争气”,但对于松子来说,她的不离开很可能和她的“人生脚本”有关。

    再有,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和集体格格不入,仿佛ta天生就无法融入任何环境,想改变,却做不到;有的人一直努力做好所有事,试图讨好每一个人,ta很累,也想改变,但做不到;有的人总是控制不住做自己不该做的事,ta不想那样,但就是做不到;等等,这样的人好像真的被“人生脚本”禁锢着。

    正如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的:“成年人的人生,的确是自己创造的。哪怕你的生活充满痛苦,有很多‘迫不得已’,但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亲手选择,只是你对自己如何选择不够清楚。之所以不清楚,是看不清自己的‘人生脚本’。”

    那么,那些总是承受不好感受,总是犯同样错误,以及总是经历同样创伤的人,怎样才能看清自己的人生脚本,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全新人生脚本呢?

    《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简称《0次与10000次》)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吉塔·雅各布博士,她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致力于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图式疗法、门诊、临床心理学和心理疗法。

    她提出,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都是由内在小孩、内在评判者、应对方式和成人自我四种内在部分构成的,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帮助我们觉察、看到自己内心的冲突、创伤、心结,改变自己习惯的应对方式,进而重新理解自己难以驾驭的情绪和感受,并通过刻意练习,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成人自我,一个不被情绪淹没、拥有良好社会属性、能完成任务且自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资源的自己,更加智慧的自己,最终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具体说说。

    1.创造全新人生脚本,从自我认知开始

    人们常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说明,一个人只有自己“想要”醒来,才能被叫醒,而这份“意愿”同样适用于想要摆脱人生脚本的人。

    也就是说,那些不想继续承受痛苦的人,唯有重新获得掌控权,才有可能摆脱旧人生的束缚。

    就像那些和松子一样的人,唯有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如此,才有可能真正从痛苦中走出来,那么,怎样才能重新拥有掌控权呢?

    雅各布博士说,第一步是自我认知。

    她说:“你必须找出那些让你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失控的情况和原因。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就深藏在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雅各布博士说的,影响我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四个“自我”:

    其一,内在小孩,指的是童年时期的自己,象征着记忆深处强烈、未被处理的情绪;

    其二,内在审判者,指的是苛刻和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象征着那些来自我们童年和青春期的有害声音,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完美;

    其三,应对方式,指的是为了应对情绪上的压力和一些困境,我们在童年时期采取了一些行为方式来保护自己,这些行为方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

    其四,成人自我,指的是强大的成人自我能令我们活得舒适轻松,有很好的社会属性,可以灵活应对压力和挫折,有感受幸福和意义的能力。

    也就是说,想要改变的人,首先要认真对待那些一再出现的心理模式,并了解它们在自己人生中的意义,因为内在自我中掌舵的部分会控制我们的期望、感知和对状况的反应。

    2.走进死胡同的原因,与童年的“纠缠者”和内在审判者有关

    雅各布博士在书中指出:“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都受各种模式的牵引,我们的弱点和强项也都深藏其中,这也是我们一直跑进同一个死胡同的原因。”

    就像松子,为什么她总是“遇人不淑”,而且还“不知悔改”呢,这和她的童年有直接关系,即受伤的内在小孩。

    松子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妹妹,家里人更多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尤其是父亲,经常忽视松子,这让松子从小就形成了讨好的性格,用搞怪来博得父亲一笑,因为她特别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但是,她的努力失败了,父亲还是更关心妹妹,不记得她的生日,还不允许她在妹妹面前说自己高兴的事,这让松子很失望,最后选择离家出走,但她的讨好性格已经形成。

    所以我们看到,步入社会的松子,她和历任男友相处时,基本都是处于讨好的位置,而这就是来自童年的“纠缠者”;而松子之所以离不开那些“渣男”,主要是她想着“那个看起来不爱我的人,其实是爱我的”“只要我好好爱他们,多付出,他们迟早会爱我的”,而这也是她从小被忽视,缺爱导致的结果。

    另外,那些被儿时的“纠缠者”牢牢控制的人,其内在还可能有一个审判者,这个内在审判者,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就像松子,她的内在审判者最初就是她的父亲,因为父亲的忽视,让她觉得自己不重要,自己的需求也不重要,于是,她和男友们相处时,都是在尽力围绕对方的感觉和需求转,讨好的结果构建的是不对等的关系,最后都是分手收场,而这就形成了那个死循环——爱上渣男——渴望爱——讨好——得不到爱。

    可见,那些总是经历同样创伤的人,和他们的内在受伤的小孩,以及内在审判者有很大的关系。

    3.觉察和修正“应对方式”,拥有稳定的“成人自我”

    前面说了,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很多人总是犯同样错误的主因,而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可以超越的,超越的办法就是修正自己的应对方式。

    关于应对方式,雅各布博士在书中介绍了三种常用的自欺欺人方式,也是那些总是承受痛苦的人使用的,分别是:

    顺从,指完全以他人的想象为自我导向,以此让自己不感到内疚的倾向;

    回避,指对来自内在审判者的有害声音的逃避——这往往也代表一种对生活的逃避;

    过度补偿,指一个人似乎完全不顾受伤的内在小孩,否认羞愧或悲伤等感受,他的自卑感往往被过度的自信,有时甚至是傲慢的外表所掩盖。

    前面说到的松子,使用的应对方式就是顺从,她的内心只求对方高兴,因为对方高兴,她才觉得自己有价值,她不必处理自己的需求,也在尽量避免矛盾,只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她无法“真诚地”和他人接触,自然无法构建深度关系。

    当然,松子这样的应对方式在小时候是正确的,因为那样她才能好好地存活下来,但成人后,她要看到自己的力量,改变应对方式,才有可能摆脱“注定的人生脚本”。

    这也是雅各布博士说的:“检验自己的行为。

    她在告诫那些长期处在痛苦中的人,识别出自己原来应对方式的有害性,然后确定并实施对自己有利的应对方式,这样才能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脚本,进而让自己变得成熟、稳重。

    具体做法是:

    其一,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和小时候的自己,是完全不同的,自己已经长大,变得有力量、有能力了,并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生活状况和能力;

    其二,给自己寻找榜样,作为自己的支持力量,让自己更加有信心;

    其三,要对自己诚实,检查自己的目标是否真的代表了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然后思考这些目标是否现实。

    当然,让自己变得强大,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是让我们拥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能力,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

    其实,那些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承受同样的痛苦的人,在类似的事情上吃亏受伤,本质上都是他们的“应对方式”出了问题。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修正“应对方式”,而这也是作者雅各布博士研究“图式疗法”的目的——相同的“应对方式”带来的结果是0次和10000次的区别,这也是书名《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的由来。

    图式疗法的关键是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在行为模式,然后通过“看见”内在小孩,“理性对待”内在审判者,“改变”应对方式,发展自己的成人自我,过不被过去限定的人生。

    都知道,超越原生家庭有时是艰难的,因为它需要勇气和耐心,我想,阅读《0次与10000次》就是让我们拥有改变力量的开始。

    另外,作者雅各布博士还贴心地在书中给我们详细列出了一系列练习清单,目的是帮助我们一步步走近那个真实、放松的自己。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伴侣那么糟糕,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离开?这本书给你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ur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