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会用心理学的“波动影响”来给孩子说生死

我会用心理学的“波动影响”来给孩子说生死

作者: 笨妈先飞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10:26 被阅读0次

    日本有一部电影,叫《生之欲》,是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作品。电影说的是一个主人公名叫渡边,是个非常官僚的人。在他患了胃癌,得知自己时日无多了,才发现自己以前活得多么狭隘。

    于是,他三十年以来第一次停止工作,从银行里取了一大笔钱,准备去灯红酒绿的夜店寻找他想要的生活。在挥霍无度又了无意义的时候,他遇到了曾经的同事。这位同事跟他说,自己就是厌倦了沉闷的工作,辞职去干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感觉还活着。现在这位同事在玩具厂工作,觉得特别起劲,因为生产出好玩的玩具,让她觉得能给无数小孩子带来欢乐。一想到这里,就浑身来劲,觉得活得特别有意思。

    当渡边说,我得了胃癌,即将死去了。这位同事充满了恐惧,立即跑开了,留给他一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话:“赶紧做点什么吧!

    于是,渡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不同的是,他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工作状态,从一个非常官僚的人,到敢于打破所有的陈规。用自己剩下的余生,致力于建造一座社区公园,这样,几代的孩子们都可以享受其中。

    弥留时,渡边坐在公园的秋千上,虽然下着雪,但是他的内心非常平静。他带着全新的活力,走向了死亡。

    这个故事,就是很好地诠释了心理学中的”波动影响“概念,即创造一些可以传递给他人,并丰富他人人生的事物。比如渡边,他对死亡的恐惧慢慢转变为内心深深的满足感。而他传递给后代的,是那座公园,不是他的身份。他的身份并不重要。

    这故事就是心理学中,对波动影响很好的阐释。我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六岁的女儿听了。

    还有,捐赠器官,我们经常会在公益广告、新闻热点、影视剧等看到这些案例。抓到这样的素材,我也会给小孩讲。这其实也是波动影响的一个体现,通过器官捐赠,使一个人的心脏,在另一个人身体内跳动,或者是捐赠的眼角膜,让另一个人重见光明。

    也许你们会说,才6岁,讲这么深奥的东西,她不懂吧!对小孩来说,太宏伟,太遥远了。并非也,她真的懂,至少是懵懂地明白!

    最近,朋友圈中关于中国的小孩缺乏死亡教育的文章挺多,我觉得死亡教育是必须的一课。做得好,可以正确地给小朋友引导如何看待死亡,毕竟,意外和不如意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所以,无论多大的小孩,只要听得懂,我觉得都要给他们上死亡的一课。最好的导师,就是父母自己。

    市面上很多不同的关于死亡故事的绘本,都是很好的工具。除了这些,我觉得还得增加一些心理学的干货。针对低龄孩童,我们把这些知识点转变成温暖的小故事,便于他们理解。对于高龄儿童,我们则可以直接沟通交流、促膝长谈。

    波动影响,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它不仅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更重要是让他们知道应该花时间做什么!我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我长大后,应该做些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

    我对小孩的死亡教育课,不仅仅只讲死亡,更重要的是,通过死亡,来引导他们对生存的思考!引导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正面实践!

    如果小孩从懂事开始,就对死亡,对生命有正确的认知,那他长大以后,就会少一些彷徨,少一些恐惧,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追求。

    更多原创文章 可关注weixin订阅号:乐妈驾到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会用心理学的“波动影响”来给孩子说生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xd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