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线上线下读书会、读书社群等可谓生机勃勃,围绕着阅读的听书产品如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喜马拉雅知识电台、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有书共读等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越是这样越暴露了一个问题,阅读还是如此的困难。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64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15本,法国24本,日本44本,以色列68本;我国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很不符,当前中国国人已陷入阅读危机。
而读书这么困难的原因,无外乎下面几个:
没时间、没精力
在说这个原因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生存余力理论模型”。
生存余力理论模型由美国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耶拉·麦克拉斯基提出,其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
关于生存余力有一个公式: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由此可见,要想进行阅读或学习,拥有适当的生存余力是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生存余力或生存余力过小,则没法安心学习、精进提高,无法增加自我价值以及从事探索创造性的活动;且极容易陷入瞎忙和低水平勤奋的窠臼,那么我们开展阅读并从阅读中受益就成了空话。
看不懂、记不住
如果做一个关于阅读的问卷调查,“无法阅读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相信“看不懂”、“记不住”绝对榜上有名。是的,阅读的第二大难题就是“看不懂”、“记不住”,可是当你把书本上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就有用了?
正如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所说的“真正有价值的是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由此来看,没有进行深思与反思的经验没有价值,没有进行反思与实践的阅读也不能带来发展。阅读本身并没有价值,理解、记忆甚至背诵书上的知识点也不能创造价值,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只有积极的实践即改变行为。而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学习来的知识进行内化和反思之后。
成年人的阅读是以自我为导向的阅读,那就不需要太关心那些“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需要关心自己能不能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行为就行了。
看不下去
读书如此困难的最后一个原因我们认为是“看不下去”,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认识:作为致用类图书的阅读,真地完全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
首先,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不需要学习的,这样,你完全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只挑对自己有用的部分阅读即可,然后将这些内容进行内化和反思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就可以了。
其次,读得多并不见得用得越多,得到价值的大小跟读多少没有关系。
最后,只要能将读的书在工作中用上一点儿,那么图书带给你的价值就已经远超书价了。
看完了上面三个原因,你还认为阅读困难吗?你想到破局之法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