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说
《少年派》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挣更多的钱01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少年派》,随着高考的临近,剧情已接近尾声。
剧中,名师云集的春节高考辅导班,号称“拼命班”,从大年初一到初五,五天的时间,一天五千,五个班的名额瞬间爆满。
可见,对家有考生的家庭来说,有多少父母,都在为高考这个共同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咬紧牙关,全力以赴。
为了孩子能多考一分,就像剧中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说的:“不胜利,不收兵,不计成本,不计后果。” 听起来,就像父母在为高考的孩子宣誓一样,一切为高考而让步。
高考辅导“拼命班”,那可是名师云集,哪一个父母不想让孩子参加啊。尽管是费用昂贵,连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在听到收费标准后,都倒吸一口冷气:感叹道:“我滴个妈呀!”
但是,家长还是竭尽全力,为最后能赢得胜利卯足了劲头。
但是,若要参加名师云集的高考辅导班,没有钱做支撑和底气,就没有参加的资本。父母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奔着“拼命班”扬长而去。有心参加的孩子,也会因“拼命班”高额的门款,只能“望班兴叹”。
最终,林妙妙的爸妈,带着哪怕“多考一分就能憋倒一操场人”的信心,送女儿挤进了“拼命班”。
果然,苦读一个寒假,参加“拼命班”的辅导后,开学第一次考试,林妙妙的成绩打了翻身仗,总分和排名都提高了一大截。
当女儿把成绩单递给妈妈的时候,妈妈欣喜的看着女儿的成绩,一连道出了四个“值了、值了、值了、值了”的感慨和欣慰。
正是应验了那句老话:付出总会有收获。这里所说的付出,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有钱。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谈钱,不俗。
《少年派》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挣更多的钱02
我一朋友香姐,婆婆家是胶东农村的。家有姐弟四人。姐姐是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
回复高考那年,因为家里的孩子学习好,老师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公婆家的老大和老二都能参加高考。
思量来思量去,最后,公公决定让女儿放弃高考。尽管女儿的成绩比儿子还好,但是,迫于钱的问题,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读完大学。
后来,儿子果然不负众望,如愿考上了上海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安家落户。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农民的日子一天好似一天,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后来,朋友的爱人和小叔子也陆续考上了大学,他们家的三兄弟都以优异的成绩,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们分别远离家乡,各自留在了不同的城市,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唯有老大,他们的女儿,因为没能参加高考。永远留在了家乡。
听朋友说,公婆走过一辈子,因为没钱,阻挡了女儿的求学路和更加美好的前程,虽然他们没有直面话题,但是,他们的一生都在自责。
女儿虽然嫁人了。可女儿家的大事小事,当父母的都非常上心。完全没有把女儿当成“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但凡女儿家遇上大事,生病住院、家里翻拆房子、外甥大婚喜事等,公公都会命令似的,让三个儿子分别给予钱上的资助。
从公公婆婆对女儿的偏爱就能看出,因为没钱供女儿上大学,他们的内心是自责的。而这种自责,最后,似乎还是只能用钱的方式,才足以抚平他们二老一生的内疚。
所以,一个家庭里,想要更好的生活,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有更好的未来,钱是无可替代的资本积累。
《少年派》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挣更多的钱0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心的愿望。
为了这一心愿,当父母的都在咬紧牙关,负重前行。因为,天下父母都一样,谁也不想让孩子,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但是,纵然是咬紧牙关,纵然是负重前行。在参加高考这条拼搏之路上,陪孩子在脑力和体力上,满怀信心、意气风发的跑向终点,谁也不能否认,钱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从出生到高考,哪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孩子,不是父母辛辛苦苦用钱换来的。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没有钱,就意味着没有赢得更多学习机会的筹码。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对孩子的教育而言,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学更多的本领,看更多的风景,钱是一个家庭永远的支撑和底气。并且,无可替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多少父母甘愿全力拼搏,多少父母甘愿知难而上,他们一生都在努力打拼,一生甘愿负重前行,只为能挣到更多的钱,为孩子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在他们成长之路上,能有资本赢得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是学生,孩子,只有认真读书,才不枉父母的一片苦心。
如果你已进入职场,那就像你的父母一样,不畏将来,脚踏实地。用真才实学,挣更多的钱,让你的父母、让你的子女,生活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少年派》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挣更多的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