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老师的这本书《寻找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我几乎是在三四天之内就读完了,每读一个章节,我都感觉谢老师像极了我的“嘴替”,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我的心里,值得我反复品味、咂摸。记得谢老师在共读开启的时候说,这本书原定的书名是《新教师心修炼》,是写给新教师的,但是正如大家说的,其实这本书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案头书”,不时翻翻,常常琢磨,遇到问题了就从书中去寻找方法,获取力量。
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从“陶炼——做有行动力的教师”、“砺炼——做有学习力的教师”和“淬炼——做有思想力的教师”三个方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书中很多章节都让我产生了深切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如果要谈阅读后的感受,每一个章节我都感觉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有思想的教师更有力量》,所以我想就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先讲一件我经历的、给我非常大的触动的事情。记得那是yi情期间,各类物资正非常紧缺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一个教师朋友在群里发来一条链接,链接没有别的内容,简单直白地称可以免费领50个n95口罩,我问她这个链接哪里来的,朋友说她看到很多群都在转发,很多人都说已经申领,她也没有深究,就转发到了我们的群里。我打开链接看了一下,这个公众号里面没有任何其他内容,点开公众号的介绍,发现是一家广告公司,我马上提醒她,这个时候到处都买不到的紧缺物资,这家公司凭什么免费派发?还是以这样的方式派发这么多?再说了,一个广告公司,免费派发口罩,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真的是做慈善吗?小心有人不怀好意。
紧接着,我打开朋友圈,发现很多教师朋友都在转发这条链接,其中也不乏我心中的一些优秀教师,甚至还有不少人配上了文字:“我已经申领”,我赶紧在下面留言,表达了我的质疑。结果不到两分钟,链接就打不开了,朋友圈里换了另一条链接,警方辟谣的链接。
说实话,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挺大的,为什么转发这条链接的都是教师?这些教师为什么不去思考这个信息的可信度?他们为什么不去想办法查看一下这个公众号的信息?非常简单的操作,基本就能判别信息的真假,为什么他们不去做?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想过去做?这样的教师能教出有辨别力、有思考力的学生来吗?这么一想,心里对这些教师感觉还是挺失望又挺痛心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教师欠缺了一份思想力。谢老师说:“教育工作的灵魂在思想,教育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思想”,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这件事情。是啊,如果一个教师对身边的人和事没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没有自己的辨析能力,他又如何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来呢?如果一个教师只凭着自己的一份热情和善良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而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教育的意义又在哪里?当类似的事情出现在教师身上,教育的尊严又在哪里?
谢云老师在书中写到:“有思想的教师,他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做,该怎样做。他有主见,不盲目,更不盲从。他知道吸收,也知道鉴别;他知道选择,更知道拒绝。”
我以为做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并认同。谢云老师在《小学教育为何如此重要》一文中说到:“小学教育是一种‘培根’的教育”,“培”的是一个孩子生命的“须根”,生命的“根系”,它应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可是,现实中,我们有很多老师对于自己的这一份工作并没有这么明晰的认识,只把它当作千万职业中的一门,没有意识到它对于所有孩子生命成长的影响,也没有意识到这份职业对于千万家庭的影响,以及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有思想力的教师,必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职业的意义与影响,并认同这一份意义与影响,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真正为孩子长远的发展提供助力。
做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还要对种种教育现象有自己的判断。当前,教育的发展真可谓是生机勃勃,各种各样的教育流派层出不穷,教育现象纷繁复杂,在这样“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环境下,教师如何能够不随波逐流,客观冷静面对这些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面对各方“既要又要还要”的教育需求,教师如何选择,如何看待得失?这都是考验一个教师是否具备思想力的一个重要的角度。
最后,做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还要心思笃定地做好自己认为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现在的教师,承担了太多的与教育无关的事务性工作,让教师每天生活在繁重、繁杂、繁琐、繁复的工作中,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如何从中找到让自己突围的口子,找到正确而有价值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更有质感,并且笃定地坚持做下去,同样是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我想,只有做到了这些的教师才能真正“有主见,不盲目,不盲从”,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当然,正如谢云老师说的,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还应该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激情,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未来一代的启蒙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