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与车概不外借",看似戏谑的一句话,其实隐藏着很现实的道理,也是很多人试错后的“痛苦领悟”。
我说,还要加上一条——“老婆与钱概不外借”。当然,此处的“老婆”也是无辜的。
各位看官看到这句话什么感觉?
有没有脑海中浮现出了“抠门”、“小气”、“不中交”之类的词语?
如果没有,那么我很欣慰。我们的某些理念可能是相通的,很愿意继续与你深入沟通。
如果有,甚至还想对我进行委婉的抨击,那么我很高兴。与对同一事物看法相左的人交流,某一方获得较大收获的可能性更大,总会有人受益。你需要做的就是:暂时悬置自己可能对此事已经固化的认知,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一、你有梦想吗?
废话是吧?谁没有梦想?
把自己的梦想列出来,仔细分析一番。是不是太多梦想都需要钱的辅助,甚至是支撑?比例可能高的惊人吧?
你想实现梦想吗?
又是废话是吧?谁不想实现梦想?
既然太多梦想都需要钱的支撑,那么对于实现梦想来说,赚钱就是重要的刚需。
二、你有赚钱的刚需吗?
你随便问一组人:“你觉得赚钱是你的刚需吗?”,得到的必然是肯定答案。人们基本全部认为自己很重视赚钱这事,绝对是自己的强烈刚需。
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没有赚钱的强烈刚需,基本是如下情况:
(1)已经实现财富自由或者被动收入的现金流已经足够强大。
(2)遇到了提高收入的瓶颈且未找到有效突破的手段,略感气馁。大脑启动自我保护程序,压制了对此种需求的强烈程度,以维持心理平衡。
整体来看,资源总是稀缺的,物质总是匮乏的,无法满足所有个体的所有需求。即便现代生产力如此发达,问题依旧。
面对这样的现实,历史上出现过两种应对策略:
(1)幻想。幻想有一天生产力提高到了可以满足所有人需求的程度,实现按需分配——即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这个理论,曾经激励过很多人,我清楚记得学习的教科书中对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表述,还曾经试着想象那样的社会景象。目前看来,这只是个美丽的幻想。
(2)逃避。逃避现实,通过压抑自己需求和欲望的方式来应对资源匮乏的现实。比较有名的是跟苏格拉底同一时代的第欧根尼,他主张清心寡欲,“资源不是稀缺吗?那我就不消费或少消费,我的欲望小甚至没有不就解决问题了嘛”。
这两种策略现代人其实还在用,就是上文中声称自己对赚钱没有刚需的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对于个体来说,实现财务自由这个个人的“共产主义”是完全可能的。
排除了上面没有赚钱刚需的两种情况,剩下的人应该都是坚定认为自己是有赚钱刚需的了。
那么,对于赚钱这个强烈的刚需,人们是如何在推进落实呢?深入研究过“钱”这个东西吗?知道钱的基本运行规律吗?了解几种资产增值的手段?实践过哪些投资领域?
那,
喜欢大房子吧?开发商了解过吧?房型研究过吧?地块比较过吧?
喜欢好车子吗?关注过几个品牌?看好几个车型选择?甚至动力参数、轮毂尺寸都研究过吧?
通过以上对比,得出了什么结论?
没错!赚钱只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刚需,而真正的刚需其实是花钱!
三、你真的明白资金这回事吗?
钱谁不懂啊对不对?答案是:真的不好说。
对于把花钱当刚需的人来说,钱=“花”。然后,没了。
资金天然就是有成本的,利息的概念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计算一项投资收益的时候,一般都需要减去的一项成本叫“资金成本”。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资金成本亦不同,这里不赘述。
世界七大奇迹上学时都学习过,而爱因斯坦将“复利”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足以见得这个概念的重要性。所谓复利,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利滚利”,不仅本金产生利息,利息部分也产生新的利息。一说利滚利,很多人想到了“高利贷”,黄世仁霸利滚利霸占喜儿等负面画面。可这就是资金的真相,是资金的天然属性。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投资工具还是单利计算模式,之所以不采取复利模式,并不是他们不懂,而是占我们资金的便宜罢了。
抛开复利的概念不说,普通人可以方便参与的投资理财及收益率大致如下:
银行存款:基准年化利率0.35%(活期)——2.75%(三年定期)。
银行理财:年化3%——5%不等。
货币基金:3%——4%不等。
P2P:5%——12%不等。
此外还有保险理财、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及债券基金等,收益率及风险各不相同。这些都是极为常见普通的投资理财方式。
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大小及风险的承受能力,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投资渠道。
把钱投出去容易,能收获投资的果实却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
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率及资金效率,不断挖掘发现具备高成长性的投资,并不断把自己的低成长率资金转入到高成长率领域,这是各种投资的不二法门。问题是,背后需要的功课,又有多少人在做?
所以,回到借钱方面,很多人甚至没有深刻意识到:资金是有成本的,不付息的借款就是在白占别人便宜!
日常碰到过不少借钱的,主要原因是买房、买车的居多,毕竟这是普通人生活中的重大开销。
“嗨,我打算买个大房子(车子)。钱不够了,你借我点吧。你借我点,我就能少贷点款了”,如果听到类似的要求,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说出这话的人,你觉得他们真的懂钱吗?如果真懂,那可以称之为厚颜了吧。
更有甚者,借钱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心生怨愤的。那副嘴脸,本质上就是想占别人便宜却没占到而恼羞成怒,甚至喷出“自私自利”、“为富不仁”等词汇,可笑而又可悲。
四、关于借钱的真相
综上所述,概括如下:
1、刚需错位
没有真正把赚钱当成刚需积极开源,而把花钱作为了刚需截流不止。必然导致了,钱不够用。
2、开销与收入不匹配
俗语说“量入为出”,消费能力要与自己的盈利能力相匹配。欲望多而能力不足,必然导致钱不够用。
3、理念陈旧
作为大众负债因素第一的购房,大都是观念陈旧的表现。安全感不能建立在一栋房屋的基础上,明明不具备购房实力却借款或贷款购买,然后用10几20年的大好青春负债偿还,值吗?先不说,购房款本身的理财收益足以租到令人满意的住房且资金流动性高。人生十几年的时间,把省吃俭用后的剩余价值交给银行还贷款及利息,没有余力去参与理财投资等尝试,机会成本可能大到令人震惊!
4、借钱渠道
前文所述,人的梦想不同,有人追求车房、有人偏爱吃穿、有人向往诗和远方,我觉得都没问题。但有一点需要明确:自己梦想的实现不应建立在影响别人实现梦想的基础上。具体到借钱方面,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而必须借钱的时候,最佳渠道是去找银行,那是专业给别人借钱的单位。
注:
(1)本文主题是敏感话题,个体认识差异又很大,表达方式又比较直白,仅代表个人观点。
(2)并不排斥所有类型的借款,江湖救急、资金过桥周转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