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从小没有刷牙的习惯,我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从她蛀牙,需要300元补一颗牙开始。
经过近半年的习惯养成,她现在会把刷牙列入睡前必做项目。
昨晚,发生这样的一幕。
我:歆歆,妈妈给你刷牙了。(牙医建议:父母为孩子刷牙到7岁)
娃:妈妈,我刷过了。
我:恩?(内心:刷个屁!)
娃:我刚才看到自己刷过了。
……(我的内心:我去,还会灵魂出窍了?都会撒谎了?)
记叙暂停,请思考: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是批评、责怪,甚至给孩子贴“会撒谎”的标签?
还是其他?
你这样做,事情会如何发展?
继续:
我:这样啊,我也想看你刷牙的样子也。你再刷一次给我看看,好吗?
娃:好。
(我抱到卫生间,准备好漱口水,娃挤好牙膏,开始刷牙。
我也开始刷。突然,我想着,我好像刷过牙了……)
我:恩?我好像刷过牙了呀。我刷过吗?刷过?没刷过?还是再刷一次吧。
娃:妈妈,你好好笑呀。
穿插:我的想法,我确定她没有刷过,所以让她刷牙是我的目的。
从我自己来看,我自己都忘记是否刷过牙。(这种健忘,生活中很常见)
她也可能记错。
哪怕她是故意说谎,孩子说谎,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她在用这样一种方式,试图躲避不那么乐意做的事情,或者避免让自己难受。
我想,父母要做的是看到、接纳孩子的需求,同时思考下一步,如何做。
一个家庭里,运用更多智慧的人是父母,运用更多情绪的人是孩子。
父母,要真正成为成人父母。
再继续:
娃自己刷好牙,就跑走了。
我走过去,说:歆歆,还要妈妈给你刷牙的。
娃:我自己刷好了。
我:是的,需要妈妈再仔细地刷。
娃:(没反应)
我:等会我给认真刷牙的小朋友讲故事。我数到3哦!
(数到1,娃已经快速走来了。)
我:哇,你这么快就来啦。谢谢你配合我刷牙。
倒数3下,请慎用,有时候对孩子而言,这会引发失去的恐惧。
比如“我数到3,你再不过来,我就不要你了/我就走了”。
当孩子配合你做一件事,要及时鼓励。
这会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在这件事中,他是有贡献的。
让孩子乖乖听话,这是父母在控制孩子;
得到孩子合作,这是父母尊重孩子,用智慧赢得孩子的选择。
一些父母说,我看了很多书,也习得了很多方法,仍旧不知道怎么用,仍旧不管用。
因为,你用那些方法在控制孩子,而非赢得孩子的合作。
说回标题——信任和游戏
请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好的,请看到孩子那些问题行为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对待孩子,可以兼用父母和孩子的特点:
用父母的智慧去思考——是什么,怎么办
用孩子的内心去感受——要什么,怎么样
如果你还记得自己是孩子时候的样子,你就会知道孩子的感受、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也会知道如何对待孩子。
——《给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