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协的谈判》这是我在樊登读书上找到的第二本书,原先以为是教我们怎样不妥协的谈判,然而并非如此。
樊登老师从“部落效应”一词开始讲解,所谓的部落效应就是:有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归到某一个团体里面,从而和另外一个团体对抗的一种现象。而这种部落效应,往往是陷入冲突而不能自拔的根源。
一般来说,部落效应有这几个特点:
1.陷入对抗;
2.自以为是(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合法不可侵犯的,所以我一定要捍卫它……);
3.固步自封(批评、谴责他人的观点,但不敢批评自己的观点,因为害怕背叛了我们的“身份”)。身份,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构成身份的影响因素有5个,分别是信仰(信奉的教)、仪式(如我是中国人,过年回家的习俗)、忠诚(忠于我的内心)、价值观(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情感上的重要经历。
部落效应容易激化矛盾,那么我们如何避免或减少部落效应呢?这就需要我们先从部落效应的五大诱惑着手:
一、眩晕:忽略时空、完全没有意识、没有时间感,如:在难以自制的怒火下摔碎手机、一口气从8点吵架吵到11点,浑然忘我……
停止眩晕的方式有四种:
1.深呼吸;
2.当头棒喝:a.牢记对话的目的;b.学会说出出其不意的话;c.请出合法权威(小两口争吵不休,可以把家里的公婆请出来,这时候两个人会冷静一些;两车相碰,车主起了争执,交警到达现场,事主会有所冷静……);d.改变话题;
3.扩大你的视野:把时间拉长、空间拉大一点、视野开阔一点,其实就是一件很小的事嘛;
4.使负面情绪具象化:当你生气时,你体内的东西像正在吹气的气球,你可以把它一脚踢飞。
二、强迫性重复:卓别林有一个表演,是开门,被门上的木头砸中;开门,被木头砸;开门,被门上的木头砸……坏事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然而某一次,开门,却没被砸,他再退回门边,开门,然后被砸了,他说“对了”,这就是强迫性重复。还有一个例子——有个男孩,小时候被父母抛弃过,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长大成人后的他,跟人相处,异常敏感。别人没有抛弃他的想法,他却总觉得身边的人要抛弃他,于是他会先抛弃别人,因为害怕再一次被别人抛弃。他不想再被抛弃,不想再体会小时候被抛弃的伤痛。如果他意识不到是“强迫性重复”造成了他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并采取行动的话,那他将继续这样循环。
解决方法:
1.识别“强迫性重复”;
2.拒绝重复同一模式:去找到冲动的诱惑,并且对它不屈服;
冲动的诱惑,如:
我这样做,别人会不会觉得我特别唯唯诺诺呢?
不屈服,如:
对自己说:唯唯诺诺也不是什么坏事,我在这儿唯唯诺诺,但我在别的地方并没有呀!再说,我是否唯唯诺诺对别人来说不重要。我要衡量的是这事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我不在乎别人说我唯唯诺诺。
3.夺回个人的感受主导权;
4.增加更多的套路:改变自己的形象,“我不是那样的人,我现在变得很阳光”、制定一个清晰的计划来应对类似的事;
5.警惕最轻松的时刻:通常在家里我们会很放松,很容易说出一些难听的话,这就需要我们有所警惕,从而避免说话伤人。
三、禁忌:如在中东,让中东人民看到你的鞋底,这是对他们的大不敬和侮辱;又如:有些组织不允许人说“我建议”……
因此,在了解了他人的禁忌后,为了达成谈话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设定谈话的安全区!
四、神圣;
五、身份政治:身在一个团队中,我们就有成员身份,那么构建积极的身份就极其重要,如:我们、咱们。
怎样建立和谐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大同心态,即:我们要学会追求和谐,而不是胜利。
※揭示身份的神话:换一种比喻的方法,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学会平息内心的痛苦:正视感情上的痛苦→哀悼损失→考虑宽恕→学会真诚地道歉
※学会建立跨界的交往:多去拓展自己跟不同层面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有五层关系:承认存在、移情理解、依恋、相互关心、神圣的血缘关系
终于来到了“谈判”这个话题,我们如何进行谈判?秘诀是——在谈判时,要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給自己增加足够的心理灵活度,培养和解的精神!
这样做有何益处?我们就会从部落效应中抽离出来,更加冷静、理智地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然后才能够与他人达成和解,不会出现那么多棘手的状况。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一块石头就能够改变河流的方向。”相信:只要我们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改变,整个社会都会有所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