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一个“魔童”也都是英雄

每一个“魔童”也都是英雄

作者: 饶华章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15:55 被阅读0次

01爱与接纳

因太乙真人的贪杯和申公豹的破坏,本应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却成了魔童。哪吒的一出生,就面临着来自整个社会的偏见,喜乐变成了哀乐,祝福变成了诅咒,恐惧、误解、偏见就开始深深的扎根于陈塘关的人群之中。虽然这一切对于哪吒来说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形象奇特的孩子,一个顽皮的孩子。但就如影片中申公豹所说的一样: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即使是他想和同龄的小女孩玩毽子,也被其他人视为妖怪,被扔鸡蛋、污物。

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是一种偶然。孩子自身并不能决定自己出生时的样子。孩子需要与外界的感知、交流中获得安全与信任,这是他们后续人格发展的基础。如果未能获得这种安全与信任,孩子就容易走向自我封闭,退化于自我的内心世界中,就如这个双手总是插在自己的裤子里,一副痞像的哪吒。当他无奈地坐在墙头,哼唱着那首自嘲的歌谣: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眼神是那样的孤独、无助,但其内心是多少的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当敖丙和他一起在海边踢毽子时,哪吒感动到哭泣。这哪是什么魔童,只是一个被世人长期孤立、歧视的小孩,世人孤立于他,他也怨恨于世人。当师傅和父母要他学仙术为民除害时,他说“他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修炼出去了捧那些白痴的臭脚,还不如在这里睡大觉”。

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也是在这偏见和误解中走向了自暴自弃的道路。偏见可能来源学习上的,行为上的,外貌上的,甚至是在种族上的,家庭上的。但一切的偏见都来自于不理解,不接纳,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在衡量着孩子,不相信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自己。

哪吒是不幸的,但却又是幸运,因为他有真正爱他的父母。李靖夫妇并没有因为哪吒是魔丸转世而抛弃他,反而一再强调哪吒是他们的孩子,并为哪吒挡下了太乙真人的拂尘,殷夫人为此而脸上流出了血,这血就是母子间不可分割的血肉亲情,就是把彼此的生命紧紧相联。

爱首先就是一种接纳,一种无条件的接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灵珠转世,是天纵奇才,但事实却又经常是种下龙种,收获跳蚤。不管孩子是灵珠转世,还是魔童降生,孩子的到来,都应该是父母心中最期待的事,都应该是满怀着期待和信任。就如泰戈尔所说的一样:你曾和我们的家庭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崇拜家神时也就崇拜了你。你曾活在我所有的希望和爱情里,活在我的生命里,我母亲的生命里。每一个孩子也都可以是天使,一切都在我们自己的认知态度。所以埃里克森说:父母不仅要具有某种可允可禁的指导方式,而且可以向儿童表示一种深刻的、几乎是躯体上的信仰,使他们相信所作所为必定具有某种意义。

刚出世的哪吒到处闹腾,也只有当他在母亲的怀抱里,用嘴咬住了妈妈的手时,他才安静下来,才露出了笑容。是母亲的脉搏、血液、肌肤带给了孩子安宁、信任、温暖。那一刻的笑容,也是亲子间的情感密码,是彼此间的心灵呼唤。哪吒真正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也是在知道父亲用一命换一命为他解天雷咒的时候。李靖用自己的爱和生命,解开了哪吒的心结,唤醒了哪吒遮蔽、自卑的心灵,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可以拯救世人的英雄。

父母的爱与接纳就是在给孩子最大的温暖和信心,也是孩子生命中最亮的光,有这道光,生命永远不会黑暗。

02命名与自由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镜像自我”概念认为:个体是把别人当做镜子来进行自我感知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命名就是在给孩子建立一个“镜像自我”,传递一种角色期望。在电影中,哪吒经历三次的命名。

妖怪,这是哪吒一出生时陈塘关老百姓的给他命名。这个命名是基于外貌、传说等外在的因素,是一种偏见和误解。虽然这个命名哪吒和他的父母有一百万个不愿意,但还是给哪吒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孤独、怨恨、差点就走上以妖怪为“镜像自我”的自暴自弃的道路。

灵珠转世,这是李靖夫妇给哪吒编织的一个美丽命名。这看似一个谎言,却是发自父母最真挚的爱。这种爱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信心和信仰,不相信孩子天生就是妖怪,相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引上正义之路,更相信每一个都是自己的命名者。灵珠的美好意义,让哪吒瞬间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点燃了信心,看到了希望,明确了方向,生命变得敞亮、高大,仿佛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唤:那就是我想要的。在这个伟大名字的召唤下,也自觉地承担起了斩妖除魔、为民造福的重任,自觉地以“灵珠转世”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修炼自己。

自我命名。当哪吒在陈塘关陷于危难之际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乎外在的命名了,而是纵身一跃,投入到了自我命名的更伟大、更艰苦历程中。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待完成的个体,需要通过一生的努力去赋予其意义。自我命名,也意味着是自我的挑战,自我的超越,在拯救陈塘关的危机中,哪吒超越自身的魔性,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赋予着“哪吒”的真正意义。

命名是一种编织,就是应该努力把人类中最美好的词语编织进孩子的生命之中,让生命从此有一个朝向,有一种力量,让这些美好的词语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命名不是外在的强制塑造,而是生命的自由抉择和自由朝向。“是魔是仙,我说了算”这就是哪吒对命名的自由选择。而在这一点上,敖丙却是从一开始就是为龙族而活着,没有自己的选择,只是龙王实现自己愿望的一个工具,虽然“灵珠转世”之名,却无法真正去做“灵珠”,还差点造成毁灭陈塘关的灾难。而当他被哪吒的友情和挑战精神所感动,选择用万龙甲帮助哪吒一起挑战天雷劫时,他才真正的成为了自己,完成了自我救赎,让灵珠的价值得到体现。

有了自由抉择的命名,命名才能成为一种创造,才能给名字赋予新的、更伟大的意义。

给孩子选择做自己的权利,命名,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伟大的种子,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孩子最终也会用去方式去给自己和这个世界命名,就像海子说的一样:“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03挑战与成长

从魔童到英雄,哪吒不服从命运的安排,挑战命运的不公,挑战世人的偏见,他是一位不屈的挑战者。这是一个挑战命运的故事,但这也是一个儿童成长的故事,因为本质上哪吒挑战的是自身成长问题。

战胜自卑。在“妖怪”名字的阴影笼罩下,天生神力的哪吒其实内心是自卑的。他没有朋友,他得不到别人的认同。父母虽然爱他,接纳他,但却常忙于斩妖除魔的公务,而很少陪伴他。他最恨别人说他妖怪,他也经常故意去捉弄陈塘关的居民。这是他内心自卑,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后,用一种近似自暴自弃的方式来自我保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战胜自卑,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的认同感问题,要寻找到存在的价值,要让生活变得有意义,有方向感,目标感。对于哪吒来说,这一切都在“灵珠转世”的善意谎言后得到改变,从此安心留在山河社稷图里修炼,将来为民除害。

修炼自身。“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若能用神力为百姓斩妖除魔,他们又岂会把你当作妖怪?”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品牌的塑造者,陈塘关百姓会误解哪吒,和哪吒自身的急燥、爆裂脾气也是有关的。要想证明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同,也只有去修炼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特长为民造福。

控制自我。所谓魔就是过度,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一点,从哪吒的性格来说,也的确是配得上魔童这个称号。在被“反哪帮”老大称为“妖怪”的时候,他可以用神力把巨石砸向那些人。在山河图模拟打四个白骨精时,他可以枉杀大量无无辜人员,这一切都是他魔性的体现。成长就是要学会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能量,让自己成为能量的主人。但他的魔性本身也是一种能量,失去魔性的哪吒不是敖丙的对手,只有借助魔性才能战胜。这就是一个成长的悖论之处,人既要发挥好天性,让其为自己所用,成为自己所长,但又要控制好天性,不沉迷其中,不为其所害,就像水一样,要让水利万物,而不能洪水成灾。幸好,哪吒最后知道如果失去乾坤圈控制,就会完全成魔,他把乾坤圈套在了自己的手里,自觉接受了乾坤圈的控制。学会了自我控制的哪吒,魔性变为神性,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在爱的期待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成长。每一个魔童,也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个“魔童”也都是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bz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