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困扰我的问题很多,今日阅读了《道德经》第十六章后,我终于找到了破解这些困惑难题的根本路径。
老子劝导我们“致虚极,守静笃。”努力让心静下来,静到极致的境界,将引起困惑的诸多干扰因素都剥离掉,让问题“归根、复命”——我顿悟大道至简,万物归一的些许智慧。万物循宗——这些困惑的问题都有他们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老子认为:了解这种永恒规律就叫做明智,不了解这种永恒规律而胡乱妄为,就会带来灾难。认识了永恒规律才会大度包容,大度包容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君临天下,君临天下才能合乎自然,合乎自然才算得道,得了道才能长生久视,终身免于危难。
原来,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万物各循其道,秩序清净,因果合一的。之所以有那么多妄为、困惑都源于人们对“道”认识上的偏颇和肤浅。在行动上缺乏“德”的恪守和遵循。结果必然是误入歧途,甚至是万劫不复。对于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似一时得意,结果却是违背了大度包容、大公无私的天人之道,自作聪明,为人民所唾弃。天人之道要求人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虚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秩序必守敬。这与《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异曲同工之妙!
严于修身,守静体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