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四
“静”“虚”与“柔弱”、“不争”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静”“笃”状态的。他因此希望人事的一切活动是致虚守静。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国家治理,不要搅扰百姓。“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万物的根本状态是虚静的,人生亦是要在静中求逸。
老子的静并不是木然不动、裹足不前,也不是像一潭死水似的停滞不前,而是“动中有静,动中寓静”。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道”的创生作用是柔弱的,绵延不绝的。“柔弱胜刚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
柔弱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而其中含有无比坚韧的性格。
老子柔弱的主张,主要针对“逞强”的作用而提出的。逞强者必然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也就是“自矜、自伐、自是、自见、自彰”。
“不争”、“处下”都是柔弱的另一种应用。
“不争”不是放弃,而是不把成果据为己有。“谦退”“居后”也都是不争的思想的体现,其目的是消除人类的占有冲动。
参考资料:《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 中华书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