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因材施教”

浅谈“因材施教”

作者: 王槐刚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17:02 被阅读0次

      学堂要求我们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手记,我写什么呢?教育是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其内涵深不可测,外延广泛无边,无数的话题可说,却没有一个是我能讲得清楚的,想来想去,择了“因材施教”来谈一些肤浅的收获。

        一,因材施教实施的条件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认知程度予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个教育教学方法大家都说好,的确好。教育界一直在提倡,我在体制学校从教四十年,年年喊在嘴上,急在心上,却总做不到因材施教,不知从哪里下手。来到宝龙学堂,我担任明德班班主任,教国学和语文。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因材施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教育教学工程,需具备充分条件,归纳如下:1,了解孩子需要团队协作:明德班每招收一名新生,我们都会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孩子个性特质进行详细分析,杨老师要让孩子每星期至少做两次沙盘,熊老师根据孩子做的沙盘进行沙盘推理分析,熊老师还根据孩子的个体资料进行易学分析,然后反馈给班主任及各科课任老师。同时,我们与家长经常沟通,并请家长配合学堂,做好家校互联,协同工作。不仅如此,我们还征询生活老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厨房师傅对孩子的饮食习惯的看法。有了这些资料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制定教育教学方略,对不同孩子施予不同的教学措施,让孩子始终处在快乐氛围里改变着、进步着。

    2,关注孩子贵在时时刻刻。每个新生建立一个交流群:一个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群,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举止看在眼里,发到群里,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予以指导,当然要“因人而异”啰,因为我们学堂的老师和学生同睡一个房间,同坐一张餐桌,这都是我在体制学校无法拥有的条件,因为不能和学生朝夕相处,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需求,也就无法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的动机

    体制学校的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学堂的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德行的提升。体制学校一个班三十、四十个学生,老师无法静下心来了解孩子,只有对孩子急,越急越上火,越上火对孩子的伤害越大,孩子便越厌学,恶性循环,最终老师把这个学生放弃了,学生把这个老师恨上了。

    学堂因为学生少,又没有排名次的压力,老师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带着学生从头学起,学生反而有信心,每天都发现自己在进步,自信心就上来了,成绩也上来了。同时,我们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决定课程进度,学得快的跟快点,学得慢的上缓点,不让学生感觉有压力,以鼓励为主,因材施教。我所教的明德班语文学科六个学生分四个层次,基本上是自己同自己比,学生自信满满。学习效果明显,这就是因材施教。我在平时对学生的要求较严,但学生都能感受我对他们的真诚,上次考试,程嘉旭没考好,我是严厉批评,而有的同学没考好,我却表扬他的进步。我们的动机是让学生有德有能,全面提升。这也是我们因材施教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因材施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fn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