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

作者: 小美丽六代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4:04 被阅读0次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理查德·耶茨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孤独跟频率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并且一直以为上面这句话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再次回看理查德·耶茨的作品,才发现这话并不是我的原创。只不过多年以来,这句话内化成我自己的了。文学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人格。

    理查德·耶茨的这本《十一种孤独》,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

    同是有孤独的字眼,我总在想,《百年孤独》在国内的畅销,一多半得益于它的书名;而《十一种孤独》的不畅销,是因为它透出的冷峻的气质。

    嗯,感觉说了段废话。我在说什么?自己跟自己不在同一个频率,这怎么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百年孤独》的畅销,跟南海出版公司成功的推销是分不开的。

    理查德·耶茨的创作主题总是围绕着孤独展开,他说:

    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1926年2月3日,理查德·耶茨出生于纽约扬克斯市,幼年时家庭生活并不安稳,三岁那年父母离异。在大萧条时代,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在曼哈顿艰难度日。母亲酗酒,容易歇斯底里,当他们饥饿难耐或等着被人再一次轰走时,母亲却对着他们高声朗读《远大前程》。

    这里我们看到父母对孩子文学上的影响。我前面介绍罗贝托·波拉尼奥时有讲过,波拉尼奥最早的文学记忆之一,是听母亲大声朗读聂鲁达的诗集《20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我在想,我的孩子出生后(如果有这么一天的话),我是不是也应该来这么一出,在孩子面前高声朗读点什么。

    中学毕业后,理查德·耶茨没有读大学,原因之一是他受海明威的影响,认为作家应该融入生活的洪流中,通过斗争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他参军去了法国,经历了战争,不幸在军队中染上肺炎。

    治疗康复后,他退役,回到纽约,并结婚。

    1951年,他带着军队发给他的肺炎补偿金举家迁到欧洲。在欧洲的几年中,除了写作他什么也不干。他坐在租来的房间里,不停地抽烟,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写。

    也许是因为太过于投入写作而导致了他与妻子的关系破裂。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从伦敦回到美国,暂时分居,1959年正式离婚,两个女儿的抚养权归了妻子。

    他从欧洲回到美国后,经历了几段并不愉快的工作。此后许多年,他都是孤单一人生活。

    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由于肺结核,他呼吸困难,不停地咳嗽、气喘,但他仍抽烟抽得像在烧炉子,即使在最后一年里他得借助氧气面罩来呼吸时,抽烟也没中断过。

    他喝酒,比任何一个作家都喝得凶,总是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当然,作为一个作家,他有克制,白天不喝。喝了就没法写作了。这一点倒值得我们学习。

    1992年11月,耶茨死于肺气肿及并发症,享年六十六岁。

    《十一种孤独》由十一个短篇小说构成,讲诉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书中描写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们缺乏安全感,生活多不如意。

    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想象力丰富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却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等等。

    书中的人物有时候是那么地纠结,下面这段描写感觉永不过时:

    她不能嫁给他,她根本不了解他。有时候,又完全相反,她觉得不能嫁给他正是因为她太了解他。

    这一句如此简洁又极具画面感:

    他去到男厕所,吐了。

    描写一个新转学的不受欢迎的小学生:

    她把一切都搞砸了。到最后郊游结束时,全班为她羞愧不已,痛苦不堪。那天她有无数机会好好表现自己,而现在她的失败既让人可怜,又让人失望。这才最糟糕:她很可怜一一他们甚至不想朝她望,不想看她暗淡粗笨的黑色大衣、她的帽子。他们只想马上把她塞进汽车,送回学校,不要再看见她。

    另外,耶茨的另外两部作品,书名也极为漂亮,这里一并推荐——《恋爱中的骗子》《年轻的心在哭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一种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f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