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葩说》部分选手频频上热搜,先有詹青云、庞颖,后有邱晨,截止到目前,我大概了解到詹青云是发表了不妥的言论,没做到维护国家的权益,邱晨是被扒为当年占中参与过设计。对于网络这些料,我不作评价。《奇葩说》选手有争议,已不是第一回,之前有过马薇薇、姜思达,这些选手还是我看节目时,挺喜欢的,尤其是詹青云,从她上一季参加,我就被这个有才华、心怀天下、怜悯低层的女学霸所吸引,就拿最新一季的许吉如比较,我更喜欢詹青云这种出身草根的学霸。直到发生这件事,实话说,有点失望。在怀疑《奇葩说》的选手,她们所辩论的论点与她们自身行为可能并不一致。这也不奇怪,对于辩论来说,当你拿到其中一方后,必须往这一方向思考,思考更多的论点,而你内心真正的持方是什么并不重要。
实话说,我并不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我被公司同事安利,但我一看有的选手这么无厘头,只是爱讲段子而已,我并不感兴趣,像马薇薇、姜思达她们在前几季比较出色,我并怎么看,只是偶尔看一两集。真正追下去是到了陈铭拿BBKing,也是詹青云首次参加的那一季,这个时候的《奇葩说》越来越多专业的辩手,有的辩题也能上升到哲学层面。
到了最新一季,我发现《奇葩说》并不是允许多种不同观点存在的,特别是那一次储殷教授关于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是平凡的观念,马东反驳了这种观点。如果我是20出头的年轻人,我也不愿意听到储殷教授这番话,我觉得自己就是不一样的,可以活得很精彩,可以自由作决定,可以任性选择。直到工作几年,我才接受我可能终究是一个平凡人,无法干出大事业,到了一定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就像我的父母一样,为下一辈奔波。《奇葩说》的主要观众是在校大学生,是95后,是00后,这个年龄层目前是20出头或者还没到20岁,我们都经历过这个年龄阶段,向往自由,勇敢无悔,而《奇葩说》传输的理念也符合这个年龄段的观众。观众偏爱的选手一定是那些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不平凡的优秀选手,选手在节目中也会强化这种努力——成功的必然性。
《奇葩说》毕竟是综艺节目,观点、选手都有包装过,但喜爱它的观众却很难认识到,很容易被节目的形式、崇尚的价值观吸引。就像我看《奇葩说》一样,之所以被詹青云吸引,是因为我也想成为一个像她一样优秀的人,就如我读高中时,喜欢的大多是凤凰卫视的优秀媒体人。《奇葩说》的一大输出就是这些奇葩选手,甚至有不少人与马东签约,投身娱乐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他们当做艺人看待,而非辩论圈、学术圈?艺人,有人设,选手表达的观点与自身行为不一致也不奇怪了,《奇葩说》也仅仅是综艺节目,并不能从中带来什么思考,要思考,还是多看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