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课室与宿舍的走廊,多是向外的,依靠着单薄的栏杆为恐高者添上些安慰。于是暴雨倾盆时走廊不免满是积水,太阳露头时衣物也容易晾晒。这样一来的话,无论如何,推门而出时总不至被冰冷的墙面迎接,于是总自觉是和天气一同生活的。
这样的走廊,于是成了男生所偏爱的场所:就这样在栏杆上慵懒地趴着,苦中作乐地,再居高临下地,把眼光肆意地洒在楼下来往的人们身上——不得不讲,楼层过高过低均是不够适宜的:过高的坏处自不必讲,过低时则会过于忌惮自己的指点和议论被楼下的对方所发觉,本应自在的时光便多些尴尬的束缚了。
无论怎样,许多课余饭后的时间就如此不止地消磨着。就这样,伸手指指远处与室友撞衫的某人,或是某某模糊看来实在令人爱慕的女孩,没心没肺地大笑着,把栏杆摇晃地嘎吱作响。然后视线扫过绿色的草地和灰色的天空,刻意停在仰角四十五度的位置,最后在一声老气横秋的叹息后拍手离去。
若有所思又无从思索,从自以为的“忧郁”中窥探出的魅力和实在简单年少的头脑,在看似放空思维的打望时,真实激烈地冲撞着。
这样的群像,是否也是某种环境的传承啊?我时常这样打趣地想到。在深邃的重庆城里,打望实在是一种现象级的潮流了——这是丝毫未经夸大的,也是丝毫不值得诧异的——请看看重庆城吧,看看那些层叠的车流高架,那些层叠的房屋,那些层叠的来回环绕着的人们,用“森林”二字来描绘的契合程度,无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人们就如此生活在重庆城的某个夹层之内,俯身便可囊括的景致,像是但又不是另一个世界。上班,休憩,江风吹过的时候,轻轨从人家窗前飞速掠过的片刻,人们似乎太过依赖这得天独厚的舞台了,视线于是总在不同夹层间穿梭着,仿佛抛去世俗的工作便都成了写诗作文的胚子,而在稍高某处的栏杆旁,不断地,又有人将视线投向了这个夹层之中。
这仿佛是一件极为浪漫又极为盲目的事,一件极为自然又极为做作的事,而它让人费解的原因应该在于,它的存在本身就单纯得不需要理由了。
想象你趴在高高的天桥上,猛地寻见一个迷人的背影,在泛黄的天色下已走出了一段距离。
迟了,迟了。
你一面这样在心里默念,仿佛和某位古人产生了共鸣,一面幻想着此刻自己应当颇具魅力的侧脸,却丝毫不会挪动双腿。
后来你走下天桥,去常去的店里晚餐,回到家中淋浴,在无趣的电视新闻中积攒睡意,为自我的欣赏而默默满足,然后睡去。
仅此而已了,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王淳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