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大赚超过 500 亿,日赚3亿的科兴疫苗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家公司背后的股权斗争,简直可以拍一部跌宕起伏的商战大戏了。故事很复杂,我先简单的给大家讲一下。首先,现在大家接触的科兴疫苗的实际生产商叫科兴中围,并不是过去十几年大家熟知的在国内有着疫苗生产许可的北京科兴。虽然名字里都有科兴,但这可是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唯一能把两家关联在一起的点是科兴中围和北京科兴都由同一个大股东控股,一家叫做科兴控股香港的公司。
而北京科兴这家公司则是今天我要说的过去多年股权争斗的焦点,它是由科兴控股香港和另一家在 a 股上市的医药公司,为民医药共同控制的,而最抓马最离谱的事情就都发生在这家为民医药的创始人潘爱华和科兴控股香港的实控人尹卫东身上。早在 01 年,这两人一起为民医药的老总潘亚华出钱,尹卫东以自己中国第一株甲肝疫苗的技术入股,合伙创办了现在的北京科兴。尹卫东的公司持股24%,潘华的为民医药持股51%,是当时北京科兴的大股东。北京科兴的主业就是去研发疫苗,不只是帮他们赚了第一桶金的甲肝疫苗,还有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 SARS 期间,北京科兴就是全球唯一一家完成了一期实验的公司。但疫苗的研发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的,在 2003 年的时候,北京科兴为了能够融资扩大发展,想要去海外上市,而在美国上市则是有条件的,就是有着国资背景的为民医药要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于是一番股权操作下来,潘汉华的为民医药就变成了北京科兴的小股东,持股 26. 9%。
而有尹卫东在那个时候新成立的一家叫做科兴控股香港的公司,持股北京科兴 73. 09% 的股权,成了大股东。当然了,这是他们两个人协商统一的结果,因为潘安华说他之所以会如此操作,除了是为了推动北京科兴上市,还有据他所说,就是当时两方签了备忘录,李卫东的科兴控股承诺给予为民集团永久实际控制人的地位。潘安华在董事会中拥有一票否决权,而且董事会 5 个席位,为民集团可以提名 3 人,但因为备忘录其实并没有法律效益,所以后来这里两边的说法是并不一致的。最关键的是,到这里两家公司的股权关系就已经变得有点复杂了。大家可以看这张图片,当时实际在美国上市的主体是一家新的公司,叫做我科兴生物,不是我们前面说到的科兴控股香港,因为尹卫东把科兴控股香港装入了这家在境外注册的壳公司来作为上市主体,由众多外资联合来作为科兴生物的主要股东。简单来理解就是当时在美国的上市主体科兴生物通过科兴控股香港,实际控股了北京科兴这家真正的在做业务的主体公司。但就在 2009 年科兴生物要成功转板纳斯达克上市之前,在同一年,科兴控股香港成立了一家现在众人皆知的新冠疫苗的生产公司,科兴中围。大家可以发现,这里的科兴中围其实就已经和潘爱华还有潘爱华的为民医药没有任何的关系了。只是当时科兴中围成立仅仅是作为医药开发来运营的,和北京科兴的疫苗业务也并不冲突。所以两个人当时潘爱华作为董事长,尹卫东作为一线管理的总经理,还是共同在想着怎样把北京科兴做大做强,一起赚钱。
关键是后来 2015 年,两个人动了想要把公司私有化回 a 上市的想法,这一方面是私有化过程中有机会就能对北京科兴掌握完全的控制权了,一方面是回 a 上市的巨大利益,两个人突然矛盾爆发,开始撕破脸皮。从 2015 年想要私有化开始,一直到 2020 年,各种形式的公司内斗强股权,什么潘罢免了尹的总经理,尹瞒着换董事想要废掉潘的董事长,还有什么相互举报,挂失公章,抢占北京氪金的办公楼、抢财务系统,甚至直接拉闸断子公司北京氪金的店,导致千万疫苗损失等等。
各种狗血争斗剧情轮番上演。但这一切到了 2020 年初突然就停止了。潘爱华主动辞去了北京科兴的总经理职位,尹卫东重回董事会,重新担任总经理。外界都在猜测两个人是不是握手言和的时候,更大的瓜就来了。汉华的为民医药去年 11 月突然把严卫东、科兴中围等等又告上了法庭,控诉他转移了北京科兴的各类人才、技术还有设备到科兴周围,用来研发新冠疫苗,半年就赚了 500 亿。
而在这个过程中,把北京氪金完全排除在外,说给北京氪星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要求索赔2亿,并要求解散子公司北京氪金。只是这个官司还没有开庭,为民医药就先输掉了一局。两家公司最新的消息是,为民医药因为 18 年去北京科兴拉闸断电,给北京科兴造成了实际损失,被判罚要先赔偿北京氪金 1540. 4万。而判华也因为自身为民集团的股权纷争,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不再是为民医药的董事长了。我想说,不管在最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是多么的合拍,但背后的资本越来越复杂,牵扯到利益越来越多的时候,故事的走向就已经不再单单是某个人可以决定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