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功利心,为了达到一个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最佳的状态。假如整个社会的人都是无欲无求,那么谁来推动经济增长呢?但我不认为学校的教育不应当含有功利心。
社会把人分为三五九等,但是归根到底,人和人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回想起我在小学的教育,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小学基本上都是就近分配的,班级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住在附近的邻居。
每个班级都会有班干部,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比较民主,中队长以上的干部都是通过票选出来的。每次新学期开学都要缴纳班费,每个人缴纳的都是一样的。除此以外,还要缴纳爱心捐款,这个的数额就不等了。根据你在班级的“官位”,就要缴纳不同数额的钱。大队长缴纳最多,这几乎是默认的事。
不止如此,每个班级的墙背后都有一张学习榜和爱心榜,每个同学捐款的数额都会公示在后面,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压力。简言之,从小就给孩子们树立一种“官阶”的印象,在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不平等的。退一万步讲,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赚钱的能力,捐来捐去不过是家长口袋的钱,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孩子们捐款呢?在整个爱心募捐最多的学生还会被邀请到红旗下进行讲话,交流一下自我的体会,这就更有意思了。校方肯定会认为这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
我认为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爱心需要力所能力,才是正道。学校是教育孩子们的地方,需要的是在学生们的心底播下爱的种子,比如说一个班级一起认购一棵树,或者再学校的一块土地,共同开垦出浇花园地,播撒花的种子,然后让孩子们从观察花的成长体会生命的芬芳,这些都是不错的点子。
爱心并不一定是钱,而是一种力所能及的付出。这是很关键的价值观。有钱人就一定爱心多吗?假如说一个学生,父母给他的零用钱一个月上万,那么对他来说捐一千多块不过是毛毛雨。另一个学生父母给的零用钱是五百,那么他捐一百,能说他爱心少于捐一千元的学生吗?钱能买到你所想要的物品,但是买不来思想和平等。
学校是一个教育的场所,它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社会价值观的投射。在学校的教育里,我认为少一些功利主义,多一些普世价值观的教育,别把孩子的天真淹没在功利心的海洋里,让这些小树苗慢慢地成长,不要太过世故,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