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带薪看了好多书,又把大学曾经看过的书复习了一遍。现在的情况是,原来以前看书的时候字都认识,但书里至少60%的点都没有get到。
看过书之后了解了某项知识/理论或者原则,在碰到现实情况时,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依旧不知所措,如同考试遇到了没有刷过的题,事后分析才恍然大悟。不禁感叹,除了少数天才,那些鼓吹每天读一本书,或者每天5分钟语音解读一本书的博主是不是sb。
举一个例子,大学读过塔勒布的《黑天鹅》和《随机漫步的傻瓜》,他的观点之一是,自然和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而人类做出的预测模型是极其简化的,忽视了诸多影响链条。因此凭借过去的历史和数据,并不能预测未来。当时看完我还将信将疑吧,不管你怎么说我也无法验证呀。但这次YQ发生后我是服气的,毕竟是小康社会之年,大部分财报肯定只会预测什么稳中向好之类的,谁也不知道今年会是这种情况呀。
那如果专家们都无法预测,你我的小脑袋是更不可能预见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毕竟存储量极小,运行内存也不是很够。
再举一个例子,大三结束,我用我的小脑袋思考,断定!这个汽车行业一定是极其有前景,而且我也喜欢更慢节奏的生活。所以花了一年时间,刷实习,学行业知识,19年毕业时终于拿到了某头部车企的offer。结果遇上了30年国内汽车工业首次滑坡,这次YQ更是雪上加霜,大部分车企的销量下滑都达到50%以上。
然后在我入职之后,发现所谓慢节奏的生活并不全是我想要的。我是年轻人呀,希望的不是停滞而是创新,不希望在一套沿用十几年的流程上做一颗螺丝钉不停钻哪钻。事实证明,在没有亲身经历过并慎重思考之前,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路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不断探索走出来的。所谓读书,真正读懂的情况是经历过之后会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是无头绪的种种被归纳成了模型。
所以现在的心情是,职业规划啊,其实不是一个很科学的东西。因为只要是保持着好奇心和每天都在学习保持着增长态势的人,今天的自己肯定比昨天的自己优秀,25岁的自己肯定比20岁的自己优秀。那为什么要让20岁的决定自己25岁要做什么呢?
更聪明的策略应该是不停去经历更多,看到世界运行的不同面目,不断吸收所能接触到的好的思想好的做法,并且马上做出迭代。好,就延用,不好,赶紧调整,就在这不断推翻重建中塑造自己。
现在的我真的可以毫不留情说一年前的自己SB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