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解决问题,这本书更多的让我理解了问题发生的原因。这周发生了很多事,工作中的不顺,问题很多,同事工作的不配合,团队业绩低迷等等。试图通过这本书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却没有找到。连是别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这一点都没有想清楚。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讲人性化管理。我也是典型的字面理解。人性化管理难道只是尽量配合团队需求,调节同事喜好吗?这样的过程对自己而言很痛苦,发现这样是不对的之后,心里好受很多。很多事情心里感觉不对,但是没办法以让他人理解的角度去解释,这也是一种能力的缺失吧。我想要改变这一点,但是目前的状态跟理想相比差距很大,也很难。我曾问题过很多人,也努力在书中寻找答案,但是都不尽人意。
我有足够的激情与目标,但是大环境不允许,这是一件让人很受挫的事情。总是期望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引导大家向前,甚至改变这个环境,似乎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与不一样的能力。但是越是读更多的书,问更多的人,越是知道,环境不可能靠一个人改变,给自己太高的要求其实没什么好处,还会打击积极性。团队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是单方面积极就能够解决整体问题的。
越是知道原因,越是释然。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平台跟素材,不能因此判断她就不是巧妇。诚然,在当下的平台与环境我以一线城市标准去期望是自己的要求过高。所以比起我能够再去做到更高,去接近自己的期望,倒不如客观分析情况,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让其与客观事实相符。在一次次工作的失望中,我陷入不断的自我否定,并没有客观看待自己的工作。所以,不同的环境,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一线城市的人员指标是我们的两倍。而我要做的,就是接受这样的客观事实。
有人跟我说,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一样自觉,积极的投入工作。我觉得我懂,但是不赞同。工作中生活中自己的性格似乎就是,有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不然心里不舒服。但是沟通结果有好坏。在组织规定内,总有那些不配合,传播负能量的人,但是我仍然在容忍。让我无奈的是,我的团队我并没办法百分百决策,这是我不够有魄力,也是环境的压力。感叹没有遇到伯乐之外,我还是得独自前进,因为学习与成长是自己的事。
这本书理论性强,分析问题也很深入。就像教科书一样难啃。一开始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看这本书,虽然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心里好受很多。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要给自己慢慢成长的时间。同时,给自己的要求要与既定环境相符,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
遭遇挫折没关系,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锻炼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