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悅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学而篇里,这一段对"学习"的叙述,虽说阅读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更多谈到的是对学习和做人处事该把持的态度。
毕竟,「学习态度」对学习的人,决定了他梦想的宽度和深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1ab2f451a7c1ba81.jpg)
儒家教育子弟们,在行为举止、应对进退上需遵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恕、勇、悌等等,得銘谢感恩这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治学始祖孔老夫子~孔丘。
对"学习"而言,过程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可以透过①阅读、②思考、③交流、④请示、⑤辨证(经)、⑥冥想、⑦指导,鞭策来完成,但这也只完善了一半。
我的治学理念有16个字: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志业承载』。
卓有成效的学习,
须要学生和老师在思维上,用认知较劲、以实践验证,在教学相长中,获得概念迭代和经验转化,这才是学习的至乐。
学习必须要理解,到达不同层度的通透,否则等同"不知道",只是"知到"。
学习涉及记忆、理解、整合和应用知识和技能,而领悟的过程更似黑箱。一小撮人可以领悟,而大部分人无法领悟。有些人更化简为繁,把它搞成莫测高深自创的体系系统,以为理解必须透过你的认知模式。
我认为有些领悟,是三级跳甚至是穿越的。因此,学习的悟性因人而异,不必用理论来硬套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1e398230c6ae2109.jpg)
对我而言,学习的目的是~
认识、理解自己和所属环境人、事、物的应对进退;以及
面对人生、家庭、事业、情感问题的解决道理。
领悟这件事,不是学习后、揣摩过就会领悟了,必须先去运用、落地。否则,谈领悟就太太奢求。
运用的目的,
就是当下把你己知、所学的对照!去思考、怀疑、碰撞和咀嚼,看这学到的知识有没有在你的实际操作中,帮助你容易地完成(或加分)。
学了很多,却没有运用或不会运用,就像吃进去东西没有消化。
有输入没输出,这样的学习徒劳,是浪费生命。
学习必须学会~将你的认知、关系、经历和教训,予以打包组合变现,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无形的变现~
是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视野;
有形的变现~
换到了你想要的实质(财富或阶级)。
你有什么样的行动,就可决定你有什么样的成就。聚焦在哪,成就必在哪。
期许自已这辈子~
学习时时。起心动念。谦逊向前。
生命不息。贡献即变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641ff4f43b30cb50.jpg)
最后,腦袋神经元请即时输入"变现"这个概念;我不说"字眼"是"概念",不知变现是啥,懇请再爬楼!
你是怎么学习的,整理过你的学习吗?
输入:你怎么做有系统的学习?
输出:你学习了,用出来的有多少?
你学习了,怎么用出来,自己清楚吗?
希望今天的内容给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