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我来杭州的第二天,故地重游,转角就能看到的西溪湿地,出门左转弯就能找到自己很喜欢的一家小饭馆,一切都很熟悉,一切看起来没有多大变化。
早晨还躺在被窝的时候,朋友就已经发消息说要见我一面,我洗漱完了以后,匆匆赶到滨江区,朋友的状态不太好,他看起来比以前瘦了很多,也黑了很多,说话有时候语无伦次,声音很低,我离他很近,有的时候也听不到他说些什么?他看起来有什么事不易讲出来,却也找不到一个诉说或者梳理心绪的窗口。
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借助写作来梳理内心,可是他似乎还没找到,他时而说一大堆话,时而一句话也不说,这种聊天状态进而让我有点不适应,坐地铁的时候我戴着耳机听歌,他却显得无所适从。
与他分开后,我的心情一直很落寞,心想眼前的他已经不再是校园里意气风发的他了,时光催磨了他的少年心性。
走进宿舍的时候,我的思绪还是很乱,看了几章公众号之后,心里埋怨朋友的低迷与颓唐。
可是过了一会心里也滋生出了很多的悲伤,我不知道他到底在意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最近令他困扰的是什么?但他作为我曾经到现在很好的朋友,真的希望能够看出困境,重新焕发朝气。
二
这次来杭州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目的,在家的时候我想了近两个月,用文字来梳理内心,一点一滴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通过观察与感受,我发现家乡的真相是:你不努力上进就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而我并不是因为怕成为别人的笑柄而努力,努力是因为上进心所使,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当我清楚地知道家乡的真相后,我再也不会在现阶段迷恋那里,因为想要吹吹家里的山风而特意跑去哪里,也不会因为想要感受童年记忆里空气中的那种清冷而跑去家里,也很感谢那些不适,让我找到现阶段的目标。
说白了老家的人见识不广,格局不大,知识也欠缺,他们总喜欢笑话别人,好来慰藉自己的懒惰以及无能。而我也在那些日渐重复也没有生机的日子里感受到了一种无望与恶意。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们做不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即使你没有多大的志向,选择过一种安逸的小日子,即使没有多少金钱,心里也会自得其乐,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啊,我们真的没必要跟别人去比较。
可是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又不能承受它的重量呢?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在逃避。
复旦教授陈果在《好的孤独》里说:所谓的自由人是选择了自己选择的,然后甘愿承受其结果的人。
很显然,家乡的很多人不是自由人,而是一群逃避生活,被迫选择生活的人,是一群精神上的弱者。
写到这里,思绪逐渐开始理清了,我把以上的这些话送给正在看这篇日志的你,也送给现阶段正在努力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