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宜人又尽责(No.174)

宜人又尽责(No.174)

作者: 马克叮叮 | 来源:发表于2021-04-07 23:38 被阅读0次

    假期在家收拾果冻铺满一地的绘本,果冻在旁边说了个啥理由,然后问能给我买个玩具吗?

    这段时间,果冻总以自己表现好为由要求奖励,正向激励当然没问题,我满口答应。

    过了一会,果冻和她妈说要出去买玩具,理由是爸爸答应了。妈妈说既然你爸都答应了,那咱就去买,临走前找我确认,你答应她了吧?

    对啊,我答应了,我大声回答。因为什么呢?果冻妈追问。我扶起要倒塌的椎关节努力回忆,终于……没想起来。

    等果冻和妈妈出去了,我一边捋绘本,一边想了起来:刚才文文送给果冻一只松鼠玩偶,果冻说要给文文也买个礼物,我赞许她礼尚往来,必须买个玩具回赠文文……等一下,我没答应给果冻也买个新玩具啊。

    等果冻拿着新玩具炫耀,我与果冻掰扯,果冻振振有词,爸爸,你刚才不是答应了吗?文文买一个,我也买一个。

    答应个锤子哟,趁我注意力涣散套路我,不但学会了假传圣旨,还无师自通在正确价值观下夹带私货。

    果冻妈对我的无能义愤填膺,小孩子都能把你绕进去,行了,以后你承诺给果冻买东西,先得经过我同意。

    我瞬间失去了物质示好果冻的权力。

    相比果冻她妈,我对果冻的确没立那么多规矩,喊累咱就抱一程,要扭蛋就扭一个,动画片没看够就再来一集,多大点事啊。

    在她妈这儿这些全行不通:多大了还让抱,你可不是小宝宝了,自己下来走;你还能找到上次买的玩具吗?不爱惜已拥有的,就不能再买新的;说好了一集就一集,我们要言而有信。

    果冻妈讲原则,我爱随意发糖果。果冻妈就像是有原则有担当的我国,我就是那个爱讨好选民的川普哥。

    也正因如此,果冻在她妈那儿有明确的预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知书达理谨言慎行。换到我这,如果我稍加管束语气严厉,果冻就会委屈痛哭。

    治大国如育小儿,只用无限满足选民这一招,虽然和谐了关系,却也坏了规矩。

    有次我给果冻讲《外婆住在香水村》,说不但外婆会离开,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离开,果冻马上认真地说,我不要你们离开,你们离开我也要一起离开。

    果冻妈在旁边听到后大受感动,凑过脑袋来求拥抱,果冻白了妈妈一眼,你走了就走了呗。

    我虽心态不端地笑出了驴叫,但当然明白这就是给小朋友讲原则的代价。

    果冻告状总爱找妈妈,却极少找我,这说明在她心里,妈妈才是家里的权威,买玩具更得找老板谈。

    我做到了“高回应”,但离高权威却差得太远,将来极有可能面对就算我道理讲得再好,果爷也不爱听的窘境。

    以前我觉得自己这随意的性格没啥不好,“宜人性”多高啊,流川枫的style,经常讲原则做计划太累。

    但工作上屡次碰壁,再反思自己没那么高光的学生时代,我才想明白“尽责性”才是普通人的生存之道。

    就像你是把假期作业放在最后几天写,还是先写完再痛快地玩?你是想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还是把这周该做的按顺序列个清单?你是看一道数学题太难就怀疑智商,还是要钻研到忘记吃饭?你是看到孩子做得好就给奖励,还是告诉她奖惩其实是一体的,可以奖励,但做得不好还有惩罚……

    我和老婆,丝毫不差是如上先后次序的差别。从前我总不屑她吹毛求疵,对我的习惯横加指责,但看到果冻在我俩手中的不同表现,我倒祈祷她还是多像老婆一点。

    你看,虽然心理学家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到头来只是财富和智商在起作用,育儿理论用处不大,但育儿这事值得家长用心去做。

    因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父母的熊样。

    就像如果我没果冻,我也许永远不会承认自己不靠谱,也永远不想做什么改变。

    和菜头在收费专栏里耐心回答一位家长的疑问,这位家长担心如果刚上小学的儿子恰巧被同学霸凌,孩子应该怎么办?

    菜头叔说,孩子的小世界也是社会,孩子也会在这里角逐地位,而地位取决于个人能力、个人资源和社会关系网,与其考虑让孩子如何应对,不如帮孩子配置或者建立资源。

    养猫大叔说得都对,但却没get这位家长的点,且不说孩子被bully的原因千奇百怪,绝不是学习能力、师生关系、外貌美丑这些因素能概括的,在概率上,有些孩子就是运气不好,会在还弱小时遇到一两个变态。

    家长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宽慰:没事,你家孩子没那么点背,你这么忧虑这个问题,说明你很在意你的孩子,一般受家庭重视的孩子,都不大可能成为施虐者的猎物。早发现早治疗,大不了替孩子乱拳暴打一顿,然后带娃转学。

    如果我没孩子,会觉得和菜头说得真对,但有了孩子,就能会体会到给建议和给安慰的区别。

    说到改变,心理学家给过结论:“尽责性”这素质是天生的,有人生性认真负责,有始有终;有人一贯粗枝大叶,错漏百出。

    但好消息是这个结论规模统计的结果,也有可能受刺激想改变且做到的人太少,导致心理学家没注意到。

    那我就试一试呗,做改变总是让人兴奋,何况是改掉陪伴多年的习性。

    不成功还做自己没啥损失,成功了那堪比注射玻尿酸肉毒素,重获中年人的新生。

    在琐碎的生活里尽情挣扎吧,人生的修炼原本就是到死方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宜人又尽责(No.17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wp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