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风美文对联雅座
吟落黄花秋渐老===求下联?(漫谈对联之二)

吟落黄花秋渐老===求下联?(漫谈对联之二)

作者: 云睡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05:52 被阅读5次

原创/文/云睡客

上联:吟落黄花秋渐老

求下联???

欢迎各位联友赐墨留香。

《漫淡对联之二:对联的"简历"》

对联起源之说有二

其一:

对联起源于秦朝的桃符。古人在新年伊始,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用以祈福避祸,这就是桃符。是最早的"对联"。

其二:

对联起源于五代后主孟昶。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

对联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汉晋到唐的萌芽阶段

这个时期诗与联开始分开发展,又互有交融。初期对联受到律诗的"压迫"发展比较缓慢。直到晚唐时期,由于诗的地位开始下降,对联才有了长足发展的契机。

二、五代到元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对联的种类开始增多,艺术形式更加灵活,艺术特点更加突出。正是这一时期,对联的脱胎于律诗的"格律",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性。

在这个时期,对联开始与书法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功能。

三,明清两代的繁盛阶段

这是对联艺术成就最高的阶段,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等比肩。

在这个时期,对联从庙堂到到江湖、从官吏到百姓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艺术研究空前繁荣。

四,民国以后更接地气的阶段

这一时期白话文开始占领文学艺术的高地,这也使对联真正走进了百姓中间。民间创作热情高涨,对联成为坊间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对联的"格律"因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其创作更加自由。

当代对联的一些思考

一、创作对联要有一定的"规矩"

古人说"文无定法,大体需有"。平仄、对仗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否则就失去了对联之所以是对联的基本意义。

二、创作对联要懂得基本的语法知识

一方面是要弄懂汉语语法的主谓、动宾、偏正、并列等基本结构。否则在对联创作中就会闹出笑话。

二是要弄懂词语的基本含义。比如"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而不是"人"和"文"。再比如"劳燕"是"伯劳"与"燕子"两种鸟,而不是"辛劳的燕子"。

三、创作对联要有文学基本理论

只有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对联创作更是不能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积累。

四、对联创作要坚持以情动人

在对联创作中要努力让自己的作品有血有肉有思想。我们要扎根于生活的泥土,而不能脱离客观事实,为了对联而对联。

欢迎+关注@云睡客

吟落黄花秋渐老===求下联?(漫谈对联之二)


相关文章

  • 吟落黄花秋渐老===求下联?(漫谈对联之二)

    原创/文/云睡客 上联:吟落黄花秋渐老 求下联??? 欢迎各位联友赐墨留香。 《漫淡对联之二:对联的"简历"》 对...

  • 滕王阁

    豫章风雨自西来,已尽三秋未曾开。 黄花渐落人半老,十年始得一登台。

  • 看图诗~黄花渐瘦

    黄花渐瘦黄花渐瘦北风狂,散落金枝落未漭!霜叶笑对岁月寒,戏说来日又方长! 黄花渐瘦黄花渐瘦北风狂,散落金枝落未漭!...

  • 2018-05-05

    秋暮孤鸿赏黄花 夜自独吟寻酒家 枫林坐爱红殇处 寒风劲扫落残霞

  • 【七律】身如三径淡黄花

    渔人拙笔 筑庐江岸,秋老梧桐落。幸有渔樵为邻,吟醉山水间。月上清石泉,人如黄花瘦。 印画自网络,侵删之。 庐临落叶...

  • 三行文

    窗外蛩吟解说愁 妆镜台前银月渐消瘦 梧桐叶落始知秋

  • 2020-02-23

    对对联喽 上联:林深时见鹿 求下联: 对完对联可以看看小说哟

  • 秋落黄花谣

  • 苏幕遮.忆故人

    苏幕遮.忆故人 秋意深,东风就。折桂枝头,行马意踟蹰。落木纷纷黄花渐,故人眉目,看隽永情顾。 情渐老,寒暑换。饮马...

  • 2021-08-23

    绝句:处暑吟秋 文/淡香如茶 暑褪云高渐空明,凉津入夜露微生。 黄花却喜秋光日,开遍东篱酿玉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吟落黄花秋渐老===求下联?(漫谈对联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xv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