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小红书与一个听障小兄弟聊天,他是被我的小红书的发圈吸引来的,他也佩戴黑玫的助听器,我也是,只是他最近被黑玫助听器的问题所困扰,他说斯达克的助听器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我是否也是如此。我说的是的,很正常,作为一个从小学六年级开始佩戴的第一个斯达克耳背机,然后在大学佩戴的深耳道式的助听器。
关于助听器的佩戴问题
小学佩戴的耳背机并没有很大的问题,只是大学时期的深耳道式有很多的问题,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机器的问题,而是验配师的调试问题,我记得大学那会,整整大学几年,已经记不清跑了多少次的验配店了,第一次清楚的记得是从王府井那会购买的,然后由于搬家了,从网上找的分店,在北京西站附近找的,每个一段时间就要去调试,一直到毕业后,回到老家后,因为当时在北京购买的时候,就考虑到回家后,也有自然之声的分店,才选择这家有连锁的助听器店,只是我毕业后,唐山这家分店,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了,只好找到了原来的第一个佩戴的助听器店去调配了,还好人家愿意帮我调试,就这样,回家后,依然又是跑了很多次不断地调试,因为上学那会面对的是老师,而现在工作后,总是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同事们、领导、群众等各种人群,这也让我发现自己的听力真的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同时也造成了我的焦虑和困扰, 然后我就不断的去市里验配店不断的重复的调试助听器,甚至购买了一对价格不菲的助听器,但买了以后,效果还不如原先的,内心又陷入了内卷中,听验配师说,新机器就是这样的,跟老机器不一样,就像跟我们的手机更新迭代一样的道理,那时候心真的很低落。
但后来还好,总是不断的调试和有问题,店长就跟厂家骂街了,然后寄回来的时候,我戴上那一刻,居然实现了跟老机器的无缝连接,声音根本不需要过渡期,直接戴上就可以了,那时候的心情真的很难言语,那时候感觉已经被判了死刑,因为斯达克的机器不断地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期,对于我从小已经适应了斯达克的声音,没办法去更换和适应其它的助听器的人来说,真的是一道救赎。
跟这个小兄弟聊着聊着,说道了我想问他的问题,他上的是普校大学,目前是大学生,我好奇他是怎么走过来的,一问才知道,他的听力比我好,双耳都在均在六十多分贝,他发给我的听力图,我一看才知道,真的很轻,基本应该是在四五十左右。而且,我也问了他上课的时候,尤其是初三和高中,听课能跟得上吗?他说没啥问题,可以的。这才引起了我的好奇,我转而就问我的验配师了,而且听他说他是从小四岁才开始双耳佩戴的,我是从小学六年级才开始佩戴的耳背机,我俩的差距从这里开始了,他父母是农民,我父母也是农民,关键的是没啥出入,有出入的就是佩戴的时间和使用情况,他是四岁双耳,我是小学六年级一只耳的耳背机,就因为这个问题,我突然觉察到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除了上面的这个小兄弟的听力比我好之外,其次就是这个了。
然后,我就跟我验配师聊了一下,我当时六年级才佩戴的,然后初一没啥感觉,到初二的时候就感觉跟不上了,初三只想熬过初中毕业,勉强到了高一后,发现完全是跟不上了,连听老师讲课和留作业的声音都跟不上,那会压力特大。
我在想,如果更早一些佩戴助听器呢,更早一些带双耳的助听器呢?甚至其中,更早一些父母有意识和自己有意识的多去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呢
验配师也跟我讲了一些关于听力和助听器的历史问题,同时也说到了大部分我那个时代的同类人,现在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还说我还算好的一个了,而且给我举例了一个人,说是听力跟我差不多,言语比我差点,然后去上班了,就发蒙了,他采用了不断地训练听写的能力,最后去哪个公司干财务了,大概他练了有七八年了,验配师也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是啥样了。我想他应该已经锻炼好了自己的听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了。
验配师跟我说到这个也是最笨的方法,不断地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只有这个最笨的方法,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才会慢慢的解决我的一切问题,虽然在当下来说,过去积累了太多问题存在,也使得我当下面对的情况,总是状况频发,但过去的根源问题已经探索和发现了,过去已经不能更改了,自己能做的就是展望未来,把握好当下的每一份选择和努力。每一个听障人的听力情况都不同,出生的家庭,接触的人,包括外界的环境因素和自身的各种因素,都完全不一样的,没有完全是相同的一片叶子,每个人在自己所在的那个当下,都是做出了自己当时能做的最好的局限性和选择性。
三十年多的时间,自己一直受困于听力的问题困扰,那时候,小学还算是过了一个平庸的学生时期,中间还花了一些时间去石家庄给耳朵治病,好像缺课了一年半载,后来还跟班随读了,这个时候我记得应该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后来才觉得为啥课跟不上,有些课程有严重的缺失,就差这了。但直到了初中和高中,情况就不一样了,课程越来越多,学习也越来越复杂,我一个耳朵的听力,完全跟不上了,而且由于佩戴的晚,并没有在很小的时候,及时佩戴双耳助听器,也并没有及时的在从小训练和培养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导致很多东西的缺失,这里面有原生家庭的父母教育缺失,也有自身对于自己的认识的缺失,种种原因吧,这是不可逆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一直纠结的是高一的那个时期,因为已经被老师们讲课的内容,完全是听不清,跟不上,哪怕老师们快下课了,留个作业的声音,我也无法完整的记录下来,身边的同学都在忙,我找不到人来帮忙。其实对于这个点的纠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我前面所说的那些原因,一个房子的建成,离不开最基础的打地基,我在小学和初中,根本就没有对各门学科打好最基本的基础,导致我在高一的学习上直接崩溃了。而这个现象在小学根本就不能显现出来,只在初二的时候开始显现出来了,那时候就已经感觉到很明显的压力了,已经开始跟不上了课程,尤其是到了初三,像数理化这类的学科,看着有些听得清的地方也完全听不懂,这已经不是听懂和听清的问题了,而是前面的时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学习方式和基础知识,也没有进行刻意练习学习的能力。
随着这两年多的时间探索,慢慢觉得很多真相已经被我挖掘的七七八八的了,尤其是为啥一直纠结这些点,是因为在参加工作十年来,经历了太多的问题发生,导致我很痛苦,发现有好多的知识根本是不完整的,工作需要知识和能力来完成,因为我没这些基础,工作起来就很吃力,再加上处对象导致的情感问题,直接爆发走上了自我探索之旅,若不能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就会被问题整崩溃了。
刚开始两年多的探索,总以为有一个完整的人生操作系统可以帮助自己来改变,但发现这样的系统,需要 很多知识和能力来完成。后来慢慢探索才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自己都没有形成基本的认识,那会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思维模型、思维方式、方法论等,还有心理学、教练等等吧,尤其最近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还发现有这种情商教练,甚至有人研究情绪的课题,有人找了很多方式解决情绪问题,发现正念冥想是最好的方式,在这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探索了用运动的方式来转变,比如跑步、健身十年、瑜伽、骑行、爬山等的方式来让自己看到有其它的可以有改变的方向。
说了这些多,其实记录这些,并不是说给别人,只是用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最重要的是说给自己听,让自己的内心的那个结,慢慢解开,让自己开始重新的看待自己的过去发生,接纳过去,从当下开始用过去缺失的方式,努力的去让自己变得更好,朝着自己想要的,渴望的方向去努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方向。
探索的路上,遇到了很多人,有人因我而离开,有人因我一直陪伴,不管是什么,自己一开始会有很多的不安和恐惧,但慢慢开始接受了自己,也接受了那些因为不理解自己而离开。而那些留下的,也有理解和不理解,但更多的是不理解我这种方式的比较多,但我依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在这条孤独的路上,去探索自己人生过往所发生的一切的真相,我只想用自己的探索去看到过往的人生都发生了什么,那些发生的关键节点,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地方,我想找到那些我缺失的地方,我想拿回它,然后在当下,真正的好好的拿起来,去用它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真的是用什么拯救你的,你就拿它去拯救他人。
在今天,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姐姐写的她的故事,她从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的角度来概括自己的黑暗人生时刻,她纠结的点是,为什么自己有个拧巴的性格,为什么总是犹豫不决,为什么做事不能坚持,从一个遇到问题就想“为什么”到读大量的书,看了很多认知和心理学的书试图寻找答案,所有的“为什么”到最后都指向原生家庭,她也在跟我一样的想法,如果小时候父母用心培养我,我是不是会比现在好很多之类的。到是什么,他看到一本书了不起的我,讲到了应该的思维,其实哪有那么多的应该呢,她找到了自己的卡点,我们心里有一个“应该”怎样的父母,可是,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到最后的主动“做什么”,想要痊愈,还是要靠自己。她提到看过一本书《臣服实验》,作者臣服生命,生活给了她的一切他都欣然接受,最后他创造了很大的价值,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学习者,臣服命运的给予和安排。开始接受事情的本来样子,不再去接受为什么,主动去通过一些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慢慢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思维的层面去转变,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先想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种事情。逐渐的通过做事,解决事情,让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增加自信,不再陷入负面情绪中。
穿插永澄老师在生财有术上的直播
永澄老师在直播中提到:把注意力和行为放在你想要的东西上,用目标来表达,只说这一次的目标。
1、精力放在你想要的目标上,2、用目标做导向,3、想清楚这一次的目标是什么?
围绕挑战闻思修
(找人问)(自己想)(抓紧做)
直面挑战,心生勇气,经历挑战,提升能力,回看挑战,澄清自我
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我正在遭遇挑战
目标、问题、表达
1、用具体的目标激发心力。设定具体的目标
2、用具体的问题调动资源。
3、用具体的表达摆脱干扰。
我尊重一切发生
我追求内心渴望
我相信自己每天都可以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