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 陶立夏

重读 陶立夏

作者: 素塔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20:18 被阅读0次

    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造,

    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 里尔克《秋日》新的一年重读的第一本书是Stoner。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人不足道的磨难,朴素的坚持,缓慢的失去,以及长久的心痛。

    “因为你总是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而它没有那个东西,它也不希望如此。”

    青年斯通纳获得政府资助,从贫苦的小农场前往哥伦比亚读农学。在选修的英语文学课上教授要他解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斯通纳什么也说不出来,但是某种向往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他决定改修旁人看来与他毫不相干的文学。从此斯通纳的人生改变了方向,他开始朝着另一种广阔与孤独走去。那里与祖辈洒下汗水的无边无际的土地不同,是另一场喜乐悲伤参杂的跋涉。带着对困苦、饥饿、忍耐的知悉,他开始用心灵而不是双手去构建一片天地。

    中文版《斯通纳》上市那年,我向很多朋友推荐这本书。翻译过很多好书的陈以侃偏爱约翰·威廉斯的第二本小说《屠夫十字镇》,一本曾被误认为西部小说的杰作。他觉得“学院派”的《斯通纳》里有太多知识分子的自怜。

    我喜欢《斯通纳》或许就是因为这份自怜:除了为着自己剖析,为了追索答案,谁愿意如此费尽周章记录下表面波澜不兴的生活,直到心痛与无声的追问让这潭冰冷的水起了波澜。

    “他走出办公室,踏进漫长走廊的黑暗中,步履沉重地走进阳光里,走进外面开阔的世界,无论他从哪里转过身,这个世界都像一座牢笼。”

    为什么?我们好像没有得到过什么,却失去了这么多。生活的种种不对等,最后以一颗丰富的心灵作为补偿。是不是该满足?

    斯通纳要到很后来才明白,仅仅爱是不够的,爱太自我太盲目,对于我们爱的人,还要鼓起勇气去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了解身处的世界,并或许会顺带着为自己找到出口。威廉斯在写完他的第三本也是最后一本小说《奥古斯都》后再未涉足小说领域,继续当他的教师。

    我发现,威廉斯的主题,都是世界如何改变或塑造一个人。无论是留在象牙塔里的斯通纳(最接近威廉斯自己的角色),在野牛群中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诗意与恬静也是严峻和杀戮的哈佛大学生安德鲁斯,还是那个出身显赫、备受宠爱、长大后统治罗马帝国四十年的奥古斯都,他们都在朝世界走去的路上,经历了痛苦的蜕变。

    在《斯通纳》中,威廉斯的文笔如流淌的河水,看来和缓平静,波光粼粼,但水面下是不肯回头的激流。我很喜欢书里这个不起眼的片段,斯通纳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课堂的刹那。是光照进棱镜,然后偏转的瞬间。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成长,再也回不去昨天的那刻。

    “就这样,斯通纳从自己最初开始的地方启程了,一个高大瘦削驼背的男子站在同一间教室,当年同样高大瘦削的男孩坐在这里听着最终把他带到这里来的那些话语。他每次踏进这间教室都会瞥一眼自己曾坐过的那个位置。他总是有一些惊讶地发现自己不在那里。”

    很多人说,我们没有能改变世界,却被世界改变了。但其实当我们存在的那刻起,世界就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存在,就是为了存在本身。最终却在承受之中,成就了些什么。

    (斯通纳是我大学时期最爱的小说,这本书就像一个容量很大的木质置物架,诚实地陈列着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所有物品,没有奖牌,没有荣耀,只有恒常如新的朴实。置物架本身线条凝练简洁,因为长久使用木质镀上一层光滑的釉质,温润明亮。除了知识分子的自怜,其实斯通纳更令人感动的是固执和孤勇,像西西弗又像堂吉诃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 陶立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xz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