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几篇“朋友是老酒”老师的亲子文章,老师是个家庭教育的执行者。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要接受的不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小时候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从小的生活环境对孩子以后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的,过度宠溺的孩子容易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昨天的那篇《钻石之爱》就是因为父母太过于宠溺孩子,事事都操心,最后到应该上学的年龄,却因为不会走路而丢失了机会。
乡村爱情里面谢广坤就非常宠爱偏袒他的小孙子(腾龙)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而且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都一并满足。吃饭的时候,爷爷把盘子放到孩前面让他吃,而孩子觉得不好吃,一手就推开来了。他又重新拿过了另一盘菜过来,孩子又一把推开来了。
接着又拿了,谢永强让孩子把盘子放回去,结果遭到了他爸的强烈反对。谢广坤把孙子捧在手心里,这样的教育方式适得其反,孩子成为了大人心目中的样子,而却没有成为自己,忘记了自己。这样的方式在过去的老一辈那里也有时候会看到,老人爱孩子,要用正确的方式。
一切为孩子包办,不让他们参与家庭的任何事物。之前读到过一段话:“成人在教育儿童中之所以采取不合适的方法,使教育成为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原因所在,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家长不相信儿童的本能使自爱和上进,不及时管教,就会一路下滑,其次就是认为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让他们变好。”怎么可能会害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就秉承着这个理念,一步一步把孩子的想法扼杀了。
家长一着急,也很容易自己替孩子下决定。其实犯错也是一个好时机,人无完人。关键在于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让孩子参与进来,对犯的错误进行弥补,这会让他们感受到责任感。
他们知道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不至于有些调皮的孩子会去故意把球踢到邻居家的玻璃上。在问题解决时,他们也能感受到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知道自己也能够奉献一份力,可以真正的做一件事。
有时候家长用自己认为正确地方法在管教孩子,而孩子也秉持着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方式,两者就很容易起冲突。为了显示出权威性,他们这时候通常会用惩罚,控制的方式来赢了孩子。
孩子表面上虽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但是一心想着怎么来报复,让自己有一种控制感。赢了孩子不会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听话,而赢得孩子才会。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功课,这门课上好了,对孩子以后也会受益无穷。一个人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确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