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学时曾自学过博弈论有关知识,看到本书就一下子勾起了回忆,于是试着看了一下。
简评
首先简单总结一下,本书的定位比较明确,就是博弈论的导读或是兴趣读本。本书对于博弈论的具体理论并无深入探讨,主要是引导读者树立博弈意识。总体而言通俗易懂,适合对博弈论并不了解的人阅读,但并不推荐作为系统学习博弈论的入门教材。
概要
此书脉络清晰,第一部分以博弈论最经典的囚徒困境为例,提出了摆脱囚徒困境的6条路径,第二部分则分析实际案例。
囚徒困境,简单来说就是博弈中的双方均采用对自己相对有利的策略,但却会使整体陷入更不利的局面。
例如,警察抓捕了两位犯人,原本都需判有期徒刑5年,但警方怀疑犯人实施了更为严重的犯罪,最高刑期可达20年。现在警方将双方隔离开,并分别告诉他们:若两人均抵赖,因缺乏证据,按原罪仍判处有期徒刑5年;若双方均承认,则各判10年;若一方承认,另一方不承认,则坦白的人可以无罪释放,抵赖的人将面临20年的刑期。
显然,对于整体而言,两人均抵赖,总刑期共计10年,是犯人的最佳选择。但对于个体而言,坦白或背叛同伴是更为有利的选择。如果同伴坦白,显然自己是不能抵赖,那样是最不利的局面,因此也必须一起坦白;若同伴抵赖,虽然一起抵赖是全体最优解,但对于自己来说,出卖同伴则不用判刑,才是个人最佳选择。因此不论同伴如何选择,自己均选择背叛或坦白才是最佳选择。当然,如果双方都坦白,显然要比双方都抵赖来得悲惨。
为此,作者提出了摆脱囚徒困境的6种方法。一是做出承诺;二是引入监督;三是合并勾结;四是威胁报复;五是建立信任;六是培养关系。
一:做出承诺,主要适用于博弈双方不是同时行动的时候。后手行动的人可以向先手行动的人做出承诺,以期先手行动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曾子杀猪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曾妻出门前为了不让孩子哭,骗孩子,如果不哭,回家会给他杀猪吃。这里孩子哭与不哭是先手,曾妻杀不杀猪是后手,为了让先手者不哭,后手者做出了杀猪的承诺。当然曾妻并没打算兑现承诺,后来是曾子兑现了。现实中的博弈也如此,博弈者的承诺未必就是可信的。但承诺可信度越高,对手越会按照自己的期望进行选择。
二:引入监督,就是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督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就例如“7天无理由退换”,由网购平台监督卖家,让卖家无条件退换货的承诺更可信,从而让消费者更放心下单。更常见的例子是政府部门进行市场监管,打击在与同行博弈中采取不法行为的人。
三:合并勾结,该策略特别适用于博弈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时候。常见的例子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这些国家相互勾结,共同抬高油价,如若不然,一旦互相之间打起了价格战,则大家的利益均会受到损害。
四:威胁报复,顾名思义,对对手进行威胁或者实施报复,强迫对手采取别的选择。
五:建立信任,如囚徒困境中的双方若有着良好信任,则很容易走出困境。做买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信誉越好,大家越愿意与之做生意。
六:培养关系,其实就是建立信任的升级版了,尤其在可重复的博弈中,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双方共同合作。
从这几种方法不难看出,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信任,不论监督还是承诺都是为了建立信任,尤其在可重复的博弈中,逃离囚徒困境越可行。
至于第二部分主要以实际案例为主,展开分析,这里不赘述。
实际应用
本书主要是希望读者可以试着去树立博弈意识,至于要说实际应用,我个人认为未必能有明显见效。一来本书所讲较为浅显,单靠这本书难以掌握博弈论;二来博弈论虽然有博弈二字,但更多用于经济学,而非日常生活;三来博弈理论本身未必就是完善的;四来,实际情况远比书中复杂得多,如再加入一方参与博弈、信息不对称、对手并不是理性人不按套路出牌等等。实际应用时,恐怕不是单凭本书就能有所斩获。
当然,本书有一条策略应该还是较为可行的。就是“针锋相对”或是“模仿”策略。很简单,在可重复的博弈中,一开始选择无条件信任对方,开展合作,之后每次博弈均采用对手上一轮的策略,换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亦或是睚眦必报。这策略是经过大量博弈论者参与博弈游戏得出的结论。由此可见,以德报怨并不是一个收益最大化的好习惯。从这点来看,我们的先圣孔子也是个博弈的好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名言早已流传2000余年。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试着树立博弈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