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之爱隐于心,母女之情显于表,师徒之谊胜二者。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家乡的村学里留不住老师,新来的老师待上一年半载就调到其他学校去了,来了一个走了一个,村上的人早已看惯这种季节式的变迁。唯有一位本地的老师是这里的“忠臣”,也是“长任”校长。
他姓李,村上的人都叫他李老师。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学校的屋顶,烟囱里的炊烟袅袅升起,伴随的是孩子们朗朗的书声,李老师总是拿着一本发黄的笔记本,在学生前面走来走去,一面催促学生背课文,一面自己记成语。因为他也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所以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九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并不富裕,学生们今天没有钢笔,明天缺了墨水,而且大多村上的孩子都是李老师的亲戚。给学生们买钢笔、墨水、作业本……成了常事。正因为这样,许多孩子才在上学的路上坚持了下去,如今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上班,甚至做了部门主管。
十年前的一个下午,老乡打电话邀我去看李老师,我惊奇地问:“老师病了”“嗯,这次病的不轻,在县医院住院。”,电话里的声音很低沉,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我撂下手中的活,急匆匆地赶去。医院门口的铁门旁几个人在等候。红娃(乳名)已经很急躁的样子,叫嚷道“快点嘛,等你好久了”。“感染科”三个大字立在头顶,我心里猛然感到一阵酸痛,穿过灰暗的楼道,酒精和消毒液的气味扑鼻而来。在103病室里,我亲眼目睹了李老师的神态,面色发黄,身子很瘦弱,说话有些颤抖,右手背上还粘着一段胶布,显然是刚刚输完液体。见我们进来,他先是愣住了,一瞬间又精神起来,侧着身体要从床上下来,我们急忙扑过去挡住了。“你们怎么来了,你看我这,见上你们一面也好……。说着说着便流出了眼泪,在交谈中我才得知是肝出了问题,县医院检查的结果可能是趋向于肿瘤了。
我们五个人中,丽萍(乳名)是唯一的女性,她与李老师的交谈最多,也是李老师最关心的学生。丽萍家贫穷,几次要辍学,都是李老师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向她的父亲保证孩子的学费都自己垫付,这样丽萍才小学、初中顺利毕业。不知不觉中院里的路灯亮了,在狭小的病房里,我们四个男生忍着悲伤一一同李老师告别,最后只剩下丽萍了,我知道是劝不住她的,就只好让她哭上一场。在病室的门口,我清楚的听见“老师,你一定要坚强,虽然你没有女儿,我就是你的女儿,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来,我一定会常来看你……。
后来,我们又在医院、老家看了几次李老师,但每一次他好像都很正常,精神依然那么抖擞,一边陪我们说话,一边干家务活。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他老人家还健在。今年春节回老家,我专程去看望他。他告诉我,“从那次生病以后,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丽萍说让我挺过冬天,春天就会到来,她就能够见到我”。我也了解到,丽萍和李老师的这个约定,只要李老师好好活着,丽萍就是他的女儿。李老师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家放牧,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三儿子也在镇上跑出租车。平日里都是独自一人,没有想到退休后,他身旁多了个亲人,多了个“女儿”。丽萍经常打电话叮嘱用药,周末就抽空去看望照顾他,这才使李老师有了对生命的珍爱,从此细心呵护身体、安心修心养病,等待女儿常来看他,等待来年的春天鲜花盛开。
如今想,原本进入肿瘤晚期的李老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而且还那么精神抖擞,这就是他教书的福报,得到了学生莫大的关怀和爱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