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职以来签订了不平等协议,我的头上就有了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刻刻铭记着自己的考核要求和工作任务。在别人眼里,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新人,没有人关注你的压力,没有人管你的心态,这就是普通的生活和平静的工作。在一定的自由度内,仿佛一切都随你自己决定。而到了考核之日(审判之日),是去是留同样地没有人会关心。这种事情,不进则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得不说,人是具有不同的能量场的。以前一起共事的L君就是典型的负能量之王,其实他的各种事情都已经处理的十分优良,在别人眼里甚至是十分令人羡慕。你若是与他交谈,他会让你知道所有的艰辛、所有的暗箱操作、所有的坑、所有的尝试都是失败,最后十分不得志地到了困境。如果你不是十分了解行内的平均水平,甚至都会产生同情了。而相反地,有的人会淡淡地提及生活和工作中艰难的部分,然后给予你鼓励。其实很多事情,换一种心态去思考、去做,结果真的会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是那种没有主见的人,就更热闹了。遇到传递负能量的人,听君一席话,你甚至可以觉得未来无望,不如早点去地狱里占个坑;而遇到传递正能量的人,又瞬间膨胀到看不见自己的小鸡鸡了。
而事实上,越来越发现评价一个人和一件事情是十分困难的。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说的那样:“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 做出判断的时候,我会尽量去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一下问题。而当我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印象深刻的观点是“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所以,这些年来,我对身边的人和事只是带着观赏的态度去看,不置可否。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我不应该对别人的生活提出批评。
不得不说,当我意识到自律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时,在我逐渐踏上自律之路时,很容易地也在强求别人跟我一样。可想而知,会碰到许多无奈,甚至是恶意。正如好友H酱教会我的那样“People don`t really change”,我也渐渐相信,一场普通的对话中,别人并不需要你去纠正、评价,而是希望得到你的理解与支持。而对方的态度,在他描述话题的时候就已经表现的十分彻底了。除非是明显的大是大非,又有什么事情非要统一标准呢。绕了一大圈,突然发现这就是小时候老师教给我们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这一年以来,自从有了kindle,看了很多东西,这种充实的感觉非常好。尤其是阅读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书籍之后,慢慢地可以深度剖析自己。有时候一个研究给出的结果,只是在解释一种现象,不代表人人都会有这种行为。而更多的时候,一些现象确实是具有普遍性的。
比如一个十分常见的例子,在面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任务时,如果你是执行者而对成功没有信心,这个任务仅仅是你的上级强加给你的。你在内心已经把上级骂成了猪头,然后不得不去尝试着执行,等到最后通常是失败。这个现象换个角度看,其实是你在努力证明你的上级是个傻逼。但是,你回头问问自己,上级是不是傻逼跟你有什么关系?你需要的其实是任务成功啊。
而对于另一种心态的人,在这种情境下,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坚定相信成功是可能的,如果目前没有成功,肯定是某些细节不到位。这种模式下,你永远带着热情和自省去攻克难题,孜孜不倦。当然,这不是心灵鸡汤。这种情况你同样要面临挑战失败。但是你收获了挑战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甚至理解了上级当初提出这个挑战的出发点。
王小波先生说过,“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以上就算是我身边有趣的现象之一吧。
呵呵,而现在的我,正努力奋斗在第二种模式之下。除了胜利,我别无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