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感到很疑惑:你不是讲心理学的吗?怎么开始讲需要了,你是不是偏题了?没错,我是要讲心理学的,但是需要是研究任何心理学的大前提,是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那需要到底是什么?
需要是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这个概念说明我们在生活中对外界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举个例子吧: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对人的需求进行研究得到了—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有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衣食住行;在生理需要满足后,人们会寻求安全的需要,这包括身体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身体上的安全是指没有伤害和威胁,而生理上的安全是指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在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就会寻求社交的需要,毕竟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友谊和爱,同时也希望被他人接纳和理解;在社交的需要满足后,我们就希望获得成功和社会的认可并且得到他人的尊重,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在尊重的需要满足后,我们就会追寻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对个人潜力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人们可以获得生命的意义和满足感。大家看:生理的需要和安全需要其实可以归纳在一起,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需品,咱们统称为生理需要;而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是心理的需要,因为它实在生理需要实现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它更加高级。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了解了需要的概念,那么我们还要了解需要的实质。先给大家说一个都熟悉的现象吧,在生活中,我们都有想得到的东西,或许是东西,或许是理想,也或许是一个人,没得到的时候,我们朝思暮想,一些行动强的人甚至为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当我们得到后,我们就想,啊!我的潜力原来这么大呢!那我是不是还可以做的更好,或者是得到更好的东西?这个例子尤其在目标和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反映出需要的特点:需要的内容不断生成,永无止境;需要总是处于不满足的状态。就是我们刚刚满足目前的需要,结果又会出现新的需要。讲到这,很多学习哲学的人说,这不是和矛盾的特点差不多嘛?没错,就是这样的。需要是无法平衡的,需要更是我们动力的内在机制。下面,我来为大家深入的讲述“需要”。
在犯罪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犯罪心理的人性基础是个体未满足的需要。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能去犯罪的都是心理出问题的人。那心理哪里出问题了?就是内心迫切地想去满足未被满足的需要,但满足需要的手段不被社会所认可且超出了社会心理的容忍度。我想大家肯定有问题要问我了,人不是有自控力吗?怎么能犯罪啊?是,人是有自控力,但是他们这些人不是正常人,他们的心理有问题,根源就在“本我”彻底遮盖了“自我”和“超我”。什么意思?好,我为大家来解释一下。心理学界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遵循“快乐原则”,说的通俗点就是我想怎样就怎样,我怎么高兴怎么来;“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遵循“现实原则”,会制约“本我”(也就是欲望);“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社会观念、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遵循“道德原则”。也就是说,一个人想做一件事,这是他的欲望吧,但是他知道做了这件事是不对的,这就是他被现实原则制约,他会考虑对不对,接下来就看他的意志了,如果意志坚定,不做的话,就实现了“超我”,反之,则没有实现,可能会破坏社会道德甚至违反法律,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犯罪心理分析特别常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其实,不仅是犯罪心理分析,还有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分析出他的动机,也就是需要。比如你想知道这个人有没有在认真听课,你看看他的两只脚是向内收还是向外分,如果是向内,那他就是在认真听课;若是向外说明他不想听了或已经走神了。当然不止是心理学,在经济学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市场是一直无形的手,说的就是需求,有了需求,才会有供给,经济和科技才能发展。
所以,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明白了需求的概念、特点、实质还有应用,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发现需求,应用需求,让自己的前途更加光明。
智慧的本质是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