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某一行久了,大概脑子里神经元形成了固定通道,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刻上职业烙印。
比如,做人力资源久的,会习惯性地问一家公司今年招聘了多少人?985占比?211占比?绩效考核怎么做的?结果怎么利用?离职率高不高等等。
被问的人没准儿在心底里都暗笑,能不能聊点别的,你都多久没干“人事”了。
问者也管不住自己,话顺嘴边就出来了,而且问得相当认真。
再看一位做老师的,会认真阅读自己关注的每篇网文,习惯性地在文后简短地评论两句,就像老师阅批学生作文一样,不点评几句,不足以体现老师的责任心。
当然,这种阅读+评论绝对是有效阅读,平台也非常欢迎读者及时反馈,对作者来说,也能增加网文的热度。
不过也有给老师惹火上身的时候。有时随意的几句评论,引来很多人围观,不同的意见纷纷砸过来,他还得写文为自己辩白,言明自己初来乍到,不懂平台规则,只要自己关注的,都会阅读点赞,评论几句,并无恶意。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老师还和一位坚持写日更的五年级小朋友成了忘年交。
在有意无意引导小朋友正确地对待学习,还鼓励小朋友看《西游记》原著,并撰文为小朋友答疑解惑。写的那篇唐僧与樵夫刘伯钦一文,引得我也想抽时间再读一遍《西游记》。
家长如知道小朋友有这样一位三观很正的忘年交,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该有多么惊喜。
那位小朋友也非一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在平台上流畅表达,内容还很有料。
也让这位老师格外另眼看待,生了惜才爱才之心,一定要给小朋友调理好写作的方向,没准儿若干年后,能成为文坛一位新秀。
当然,老师也告诫小朋友,到初中时万不可追求每日更文了,时间上忙不过来,功课要前置,小朋友还很听他的话。
这样有职业习惯的老师能多些更好,随时随地诲人不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