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哲学课》:好的孤独是生命的一剂良药

《人生哲学课》:好的孤独是生命的一剂良药

作者: 罗罗读书吧 | 来源:发表于2023-04-09 09:20 被阅读0次

    十多年前,陈果讲课的视频被复旦大学学生传上网络后被热捧,从而迅速蹿红网络。

    人长得美,课讲得好,加上网络宣传的推波助澜,让这位80后的女博士很快成为复旦大学最年轻有为的名师。

    一时间,来听陈果讲课的人越来越多,有人甚至不远万里,只为一睹芳容。

    网友这样赞誉陈果:

    “比起貌美,高知女的智慧更值得叫好。”

    《人生哲学课》是一部由陈果所著的人生哲学书籍,全书分为上下两册,讨论关于孤独与爱情这两个主题。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孤独藏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孤独与寂寞相邻,却不等同于寂寞,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精神空虚;

    而孤独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独处,是一种自我思想的丰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孤独不一定不堪忍受,只有了解体会了孤独的独特意义,你才能学会如何与自己好好相处。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

    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大多数时候,一群人相聚,看起来热闹非凡,实则是为了对抗寂寞与孤独。

    一群人时,每个人怀着各自的期待,同时又要顾忌群体的欢乐。

    为了避免尴尬,你时常会不自觉的迎合他人,强迫自己融入气氛;你时常担心自己是否合群,担心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

    于是,一群人彼此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寂寞中。

    一个人的时候,虽然是孤独的,但你可以卸掉一切的伪装做最真实的自己,无需在意他人看法和感受;

    你可以做任何事不被打扰,可以专心致志做自己要做或者想做的事,可以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正如书中写道:“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

    孤独”不是寂寞,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遵从自己的意志,不随波逐流,不从众;是将关注点向外求转回向内求,通过专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学会在低处自我调整、蓄能。

    一直以来,演员陈道明被大家奉为演艺圈的一股清流。

    身处喧嚣浮华的娱乐圈,陈道明依然坚持自己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

    他为人直率,不喜欢交际应酬,很多人说他很“清高”,其实不是,陈道明并不是有意跟圈子保持距离,而是性格使然。

    陈道明曾在杨澜访谈节目中坦言,上酒桌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因为他没啥话说,也不喜欢喝酒。

    日常生活中的陈道明,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都会一个人坐在窗边弹奏钢琴,梳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没有工作,他会尽可能的推掉不必要的酒席,宅在家里静静的看书,画画,练字亦或是陪伴家人。

    对他而言,在独处的过程中,不管是读书,画画,还是练字,都是一种自我净化,让他安安静静地去思考。

    独处是一种美德,是最高的人生境界,看似孤独寂寞,实则内心丰富!

    而对于现在很多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人来说,他们即使身处喧嚣热闹的人群,繁花似锦的灯红酒绿,内心也时常生出一种“孤独感”。

    那些未经斟酌的友情或者因利益而结交的人脉,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推杯换盏,筹光交错后,却只剩下杯盘狼藉。

    与其花时间去进行无效社交,或者给自己安排满满的忙碌行程;

    不如放下一切的喧嚣和繁华,在独处的时光中,找回内在的力量,收获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孤独是自我思想的丰富

    书中写道: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

    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往往来自于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思想越丰富,精神越充盈的人,越偏好独处。

    1845年7月的一天,28岁的梭罗离开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瓦尔登湖湖畔的一片森林中。

    在这里,梭罗用一把借来的斧头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并定居下来。

    在瓦尔登湖的两年间,他开荒种地,饿了就吃自己种的简单食物,渴了就喝清澈纯净的湖水。

    因为他对物质的要求实在太低,一年中,他只用极少的时间来工作,其他时间则全部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随时欣赏纯净优美的景色,在木屋里惬意的阅读写作,在大自然中思索探寻生命的意义。

    诚然,梭罗的生活简朴而又孤独,可并不影响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极其丰盈的精神世界。

    他试图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世人明白一个道理:

    越是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越需要简单而智慧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只是随大流生活,努力是为了满足他人和社会的期待;

    小时候,为了考学而努力;长大后,为了工作而努力;再之后,又把时间花在买房结婚养娃供房上。

    多数人总是被责任推着往前行进,在无数个用忙碌换取物质的日子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甚至渐渐迷失了自我与生活的方向。

    挪威政治学家埃吉尔.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一个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可以静下来来,审视内心,与自己对话,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只有习得独处的能力,才懂得在静寂中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在平凡中看到独特,从混乱中理出头绪。

    孤独是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与“寂寞”相比,“孤独”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人需要“孤独”,独处时自我的“真实”能还给我们精神的自由。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

    要么,是在应付本能的吃喝拉撒;要么,是在处理各种应接不暇的杂事,接触各类亲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

    独处时,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有意识的反省、剖析自我,是放逐和修复心灵的过程。

    我们应当给自己更多独处的时间,利用独处来修练自己的内心。

    晚清名臣曾国藩中年时,曾给自己订了12条修身日课,期中一条是:静坐。

    原来,年轻时的曾国藩是一个满身缺点,举止轻浮,甚至有点自负的人。为此,他做错过不少事,也吃过不少苦头。

    后来,曾国藩向一个名叫唐鉴的请教,唐鉴送给他一个“静”字,从此,曾国藩便牢记于心。

    曾国藩终身保持每日静坐一段时间的习惯,以求内心宁静清明。静坐时,时刻注意自己是否出现了杂念或其他想法。

    他总是刻意提醒自己,平时闲来无事,要宁静安泰,不去想身体之外的事,一旦投入工作,就要专心致志。

    这个“静”字,不但帮助曾国藩改正了身上的毛病,还让他学会了自省,内心越来越强大,并因此成就了一番事业。

    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自胜,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一个善于独处,内心强大的人,精神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和富足。

    生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用一段独处的时光,获得心灵上的修行,才能更好的成为自己。

    写在最后: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要学会的,还是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因此,孤独是一个人生命的本质,是你我的宿命。

    既然是命运,那么,注定要自己承担,无人能够分担,无人能够代劳;

    我们的孤独也终需自己面对,成长就是从接纳孤独、学会独处开始。

    孤独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想做之事,享受那份自得其乐的闲适,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孤独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反省、精进自己的一切,调整生活节奏的快与慢;

    孤独让我们摒弃一切杂念,塑造自己的内在价值,获得一种可以接受一切的精神状态。

    生命中的真正喜悦,一定源于独处时内心深处的充实和宁静;

    “学会享受孤独吧,那样你才能真正走出浮躁,那样你才不会惧怕孤单,那样你才会真正成熟而独立。

    作者简介:罗罗,80后中年妈妈,坚持早起、跑步3年。专注分享:读书与个人成长。关注我,愿我的分享陪伴你一起成长。公众号:罗罗读书吧,微信号:luoluodushuba1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哲学课》:好的孤独是生命的一剂良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hb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