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俞敏洪/《不负我心》
其次,设定目标并不断努力的同时,要寻找方法和创意。人在生活、工作、学习能力上的变化,质的变化一定要大于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积累了量,量变不一定会带来质变;只有当我们有意识地寻找更好的方法使自己有所进步时,量变才有可能带来质变。我们常常说有些人是书呆子,一辈子读了无数书,却依然没有智慧,就是因为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俞敏洪
只有当我们有意识地寻找更好的方法使自己有所进步时,量变才有可能带来质变。
这句话说到了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反思和有意识地搭建自己的思考体系,才可能获得持续的成功。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在于此。
小孩子读书的时候,起步的阶段基本都差不多,你考100,我考满分,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都很常见。
而小学三年级之所以是个分水岭,就是看孩子在学习期间,三年有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而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反思“为什么”?
学习是个持续的过程,无法依靠虚无缥缈的运气,能依靠的只有不断地固化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体系的搭建。
同样,在上了初中之后,很多孩子在初二的时候一下子落在了后面。特别是只擅长记忆而不擅长分析的孩子,差距一下拉大了很多。
而到了高二,会进一步分化,优秀的学生已经把适合自己的一套打法固定下来,只是在不断地调整细枝末节。
而被拉下的学生在茫然中越发丧失了自信,只能勉强挣扎。
上了大学后,学霸是越来越轻松,主动学习的乐趣让他出类拔萃。而加倍努力却成绩平平的人也大有人在,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打法。
这样就是强者越强、起码在学校的分数上是这样。
但进入了社会之后,并不一定是学霸依旧是成功者。
这里有个巧妙的平衡:智商和情商、再加上逆商这三者搅合在了一起,从新洗牌、从新来过。
当然,如果已经是名校毕业,就已经把同龄人拉下了一大块。
但人生,其实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