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一直很闭塞,想想都是经济条件不好惹的祸。
我生活在北京的郊区,那会儿刚恢复高考就考上大学的哥哥娶了一个北京的媳妇,带回家来全村人都来看这“京腔儿京调儿”的“洋气人”。
后来就把长大了去北京上学当了自己的梦想,后来,真的来北京上学了,也会为3毛钱坐公交还是5毛钱坐地铁困扰半天。等上班了,一个月全勤400块钱,自己还要学成人教育,和工作时间冲突,一个月下来到手300块钱,吃饭都不够,只能节衣缩食,那时候得病是得不起的,胃疼的小药得常备着。
父母每天忙碌,就是为了让我们过得好一些,从没想过家里有条件让我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时候,家前院的叔叔曾经带我们去过离家三十里的海子水库,坐了坐出海口渔船,不知算不算旅行。
小学,追着舅舅家旅游逛过一次颐和园,也算开开眼,见识了皇城大院,高墙大房,大狮子,铜壁炉;
初中,因为中考面试跟着老师去过一次北京第一师范,第一次坐地铁,1毛钱坐了三个来回儿。
中专,在北京四环外上学,毕业跟着学校出过一次北京城,去了趟康西草原,那会儿是六月份,天气特别冷,说是草原,其实那草长得还不如自己房后的麦地高,有的地方露着地皮,还不如自己村子的荒地草厚实。
上班了,软磨硬泡的让科室出了点钱,打着“青年大学习”的名义去了趟河北的野三坡,爬了爬山,这上的确是比北京的香山高,因为和同事有点小矛盾,也没玩儿痛快。后来又去过几次,越发喜欢野三坡了,可以骑马,漂流,爬山,滑草,随着开放,项目越来越多了。
后来,认识了我朋友,后来成为了我老公,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会儿的我已经大专毕业,有了他做后盾,我立刻原单位换了一份新工作,薪水是原单位的好几倍,去单位办离职手续时,师傅们都说我是知识改变了命运,其实,只有我心里知道,是婚姻给了我新生。
我和我老公那会儿也没钱,结婚没办事,是我老公的那会儿领导给了两个开会的名额,我们出去玩了一圈。
从北京出发,去南京开会,他开会我在宿舍看电视,他吃饭带我去吃饭,他开完会,晚上带我去逛街。逗留了一星期,会议组织去了紫金山天文台,孙中山陵。
会议结束,我们自己去了黄山,看了迎客松,那会儿年轻身体好,我们早上4点多出发上山,细雨绵绵,中午到了山顶,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样,待太阳出来,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悬崖峭壁上穿行,发现自己真的很勇敢。
为了赶上去无锡的火车,我和我老公从山顶到火车站,一路飞奔,5点就到了山下,现在想想都觉得有些不可能,但我们那会儿真的做到了。
到了无锡,腿疼了好几天,只得多呆了两天,后来又去了宜兴,苏州,最后去了上海,回了北京。
这一趟,我们用了21天。应该是真真正正的彻底的度了一个“蜜月”。
后来,我和我老公又去了普陀山,一个没有多大的小山包,从这头绕一圈回来,一个小时都用不了。但是佛教音乐从你上船,一路摇晃着,到上岛,你就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信徒了。
提醒大家,一定要进大殿,拜大庙,山边,岩洞的小地不要去,容易有假和尚,避免被坑。
我和我老公说,以后有孩子了,再一家三口出来玩,后来一直忙,真的有了孩子基本都是周边游了,再远也就是带孩子海边玩玩水。
又说,等孩子高考完了,我们一家三口出来玩,结果疫情来了,孩子现在大二儿,学校延迟开学,大学生不能出京。
我们一家三口的旅行感觉遥遥无期了,主要是孩子大了,愿意和同学出去玩儿的心情更强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