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李白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流传于后世的一起拿多篇诗文当中,有五言诗,有七言绝句,有酣畅淋漓的散文,但是我们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首作品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它只有三句,却同样惊世骇俗!
金陵酒肆留别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首诗应该是李白在唐玄宗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26年创作的,当时正是秋天,李白离开四川到达现在江苏南京,大约待了半年时间。在离别前往扬州之前,当地的朋友为他饯行,所以他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这首诗虽然篇幅很短,但却有很深的感情韵味。在这首诗中,仲夏的风景让离别的酒店呈现出一个欢快愉悦的情感氛围;然后,陪酒的人与客人对饮,以展示当地人们的热情好客;最后,在祝酒过程中,相互道别的场景跃然纸上,离别的情思比流水还要长久啊。这首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深厚的友谊和他豪放的性格。整首诗明快流畅、清新典雅,意蕴深长。尤其是结尾的两句话,采用了拟人、隐喻、对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构思精巧,极富情感感染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这句是说“柳絮随风飘扬,酒店香气四溢,吴姬举起新酿出来的美酒,劝客人细细品尝。”“柳花”是晚春的标志。这是江南的三月,烟雾缭绕,春风醉人。诗人一进酒店,清香扑面而来。“香”这个字连接着酒店的内外。金陵古时候属于吴地,所以叫当地女子“吴姬”,是指酒家女。她的脸上洋溢着春风,一边按着酒(即按酒糟取酒汁),一边礼貌地微笑着招呼客人,这一幅场景让人如沐春风,陶醉其中。
“柳花”,即柳絮,本来无关乎清香,但有些诗人闻到了,如“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一方面表明任何植物都有其细腻的芳香,另一方面“香”字也代表着春天的气息,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一种诗意的意境,而且预示着下文所要展示的酒香。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不必局限于“柳花香”。应该是春风吹来的花香,土壤、植物和树木的香,美酒的香,也许还有“心香”,所谓“心香”就是心灵清明澄澈也是一种芳香。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的一群年轻人专门来为诗人送行。这个觥筹交错之间,每一个人都是开怀畅饮。诗人这一次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因为诗人性格豪爽,喜欢游山玩水,仗义疏财,结交名士,所以堪称“天下谁人不识君”。一群好朋友兴致盎然,全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正是年轻人该有朝气与豪情。“尽觞”,就是说我们一起举杯,喝干这杯中的酒。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送行活动结束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告别的盛宴将最终结束。这时,当我们手牵着手,我们不禁感到心中无限的悲伤。诗人借水抒情,这离别的哀思比向东流的水还长!这种气魄体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风格,不禁让人想起诗人说过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情感是抽象的,无论有多深、多厚,都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意象,给人的印象是无穷的。但诗人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一个比较性的问题,看似封闭却不封闭,词义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表达方式,作者可能是受到了前人的启发。比如谢朓写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是作者却写得更生动自然。这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构思巧妙,以含蓄的笔触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很多人写离别,基本上都会写到愁苦。然而,在李白的诗中,甚至没有一丝哀伤,只有另一种开阔豪迈的情感境界,诗人正处于青春年华,他将要告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年轻的朋友。这种告别的感觉于他而言饱满豪爽,跌宕起伏,风流洒脱,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