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当然要看电影,看了《公牛历险记》。
不得不说,《冰河世纪》团队堪称好莱坞动画界的开心麻花,一群年轻人,为了搞笑的梦想,坚持认真搞笑,专注搞笑事业数十年。虽然在迪士尼皮克斯和梦工厂身边,蓝天工作室多少有些配角的味道,但这样的尴尬位置和对自己逗逼内心的坚守,也造就了动画电影史上最佳配角——为橡果奋斗不息的屌丝松鼠,更造就了蓝天系列电影的叙事当中,独特而喷薄的笑点。
比如本片,相当多的角色“生来就是为了搞笑的”:山羊龅牙珍大姐、遮眼留海苏格兰高原牛犀利哥、毛色和性格一样迥异的刺猬三兄弟(姐弟?)、据说是基因工程造就的施瓦星格未来战士牛、心脏不好还总在关键时刻误闯片场的兔子,还有让我不断跳戏联想碧昂斯《Single Ladies》MV的舞男三匹马等等,出色地完成了搞笑的使命。尤其“牛群”和“马三立”尬舞擂台一段,我笑喷了。
反而影片比较明显想要传达的寓意——“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里,保留内心的平静安稳”显得不那么能够说服成人观众。对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隆达的田园风光和新桥峡谷、Atocha火车站、Las Ventas斗牛场未必算得能让人深深代入的景点,孩子们自然更难以想象真实的斗牛,画风是多么血腥酸爽,一点也不蠢萌。我身边好几个家长想尽办法给孩子简短地解释斗牛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个故事本身太过童话,抛开对斗牛这种赤裸直白的残杀娱乐的反思,也许保护了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但也削弱了故事的教化意义。(请原谅我看电影总想总结中心思想的陋习)
《公牛历险记》的英文片名是《Ferdinand》,其实它算是翻拍作品。1938年底,有一部不到八分钟的动画短片《Ferdinand the Bull》(《公牛斐迪南》又名《爱花的牛》)在美国上映,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后来影片荣获了193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遥想1938年,新四军成立;南京大屠杀;台儿庄会战;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倘若有个别先辈偶然在那个年月就看到了这个不喜欢打打杀杀、只关心花花草草的牛,不知会否叹息“人为刀俎,我为牛肉”。
我之所以这么上纲上线地琢磨寓意,来源于片子里的一幕:斐迪南在看到父亲照片发现之前的所有斗牛都有去无回的事实。我看着牛,投射着自己。
斐迪南的父亲无疑是一个优秀的牛爸爸,它强大且善良、能斗而不好斗、坚持以真理说服人,尽管自己按照世间的冰冷规则付出努力,却不会简单粗暴地扔给儿子残酷现实与竞争压力。然而它其实并没有陪伴斐迪南成长多久,更多的时候,他只以一个强大而善良的形象,存在于斐迪南的内心,鼓励斐迪南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
作为一个寓言故事,这一切都很好。但是它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斐迪南能在丛林世界保持简单善良的基础是,它是一只最优秀的斗牛的后代,它,生而强大。
斐迪南招猫逗狗地“虚度”牛生,从不练“武”,专门练“舞”,反倒秒杀它那几个先天不足的童年伙伴,是标准的天生我才。套用另一个寓言的解构:丑小鸭变成天鹅不是因为它善良,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再套用到人的身上,想做超级英雄怎么办?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也还是天赋的事。
绝大多数人都并非生而强大,同时,强大和善良,是每一个孩子成长时需要学会的两件同等重要的事。若只追求强大忽视了善良,可能会把自我迷失在追名逐利的花花世界里;若不注重强大只坚守善良,可能会……集齐一套领导同事、客户伙伴、恋爱对象发给你的“好人卡”。
在教养一个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父亲和母亲双方的形象。既需要父亲的成就榜样、奋斗精神、责任心和安全感,也需要母亲的温暖关爱、豁达态度、同理心和包容心。严父慈母,缺一不可。当然,“又当爹又当妈”的形象补偿,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实是,很多人的成长中,缺乏其中一种形象。成长起来,要么辛苦钻营不择手段,坏而强;要么退守佛系与世无争,好而弱。
之前带读书会,精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对家庭教养中父母角色的理解反复得到印证。父母自身的角色定位对孩子生活风格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阿德勒认为,人类生而积极追求优越。追求优越,既可以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起来。
追求优越的对面,还有自卑——自卑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它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自卑情结令人尽最大的努力去补偿以取得优越。一个孩子面对自卑,如果顺应或很少反抗,这种自卑感就带有女性品质或使他成为生活的弱者,反之,儿童若奋起反抗,这种自卑感便带有男性的品质。
我总结为:在让自己更好的这条路上,不断平衡强大和善良。父亲教你强大,母亲教你善良。
我推荐大家去看米叔的新片《神秘巨星》。
《摔跤吧爸爸》献给严父,《神秘巨星》献给慈母。同是批判现实加励志的主题,我真心觉得《神秘巨星》比《摔跤吧爸爸》更加举重若轻,主题升华的高度也更胜一筹。
米叔一肩扛起了节奏和情绪调整的重任,从暴肥摔跤老爹变身骚浪贱歌手,那不羁的胡须发型、狂野的杀马特服装、无病呻吟的说话节奏、挑逗的小眼神,每次出场都让整个屏幕散发他无处安放的雄性荷尔蒙,“笑”果满满,不是前半段的早恋羞涩小男孩能比的(这孩子已经很棒了)。尤其到了片尾彩蛋,一首“淫词艳曲”配合翘臀热舞,活生生把观众从影片末端如潮水般汹涌的感动中拉出来,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用搞笑情节淡化励志主题的矫情,把更多的回味空间留给观众。
《摔跤吧爸爸》中“少年吉塔”的扮演者塞伊拉·沃西,在《神秘巨星》依然饰演“印度的女儿”并且贯穿全片。有人开玩笑说“好几次都感觉女儿会突然冲出去给爸爸来个过肩摔”,我倒真的没有一点这样跳戏的感觉,“女儿”和“母亲”两个角色都真实可信且惹人喜爱,一切情节顺理成章。
男女平等、家庭暴力、追求梦想、突破传统的束缚,这都是米叔的传统曲目。一堆俗梗,一把套路。但那一首首的歌曲就是感觉美妙动听,静坐两小时就是感觉不累,最后一幕的母女相拥就是忍不住流泪。也许就在于那更高一线的主题哲思。《摔跤吧爸爸》是严父出于完成自己的心愿,逼迫从而客观上推动女儿实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突破;而《神秘巨星》则是慈母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的爱和勇气,让三代女性压抑的权利意识真正觉醒。
这位慈母,温柔善良,单纯可爱,和女儿相处就像姐妹一般。但她给予女儿的仍然不够,女儿依然不断地感到压抑,依然要面临痛苦至极的人生道路。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母亲都只有善良却没有强大。面对女儿不能追求自我的挣扎,她只能对女儿说:“孩子,你可以向妈妈提任何要求,但对生活不能。”这一刻,母亲仍是自卑的弱者。她对自己和女儿的人生感到无能为力,面对暴力只能劝自己包容忍让。
而在与丈夫决绝摊牌的那一刻,她说:“这不只是吉他,这是孩子的梦想。有梦想是最基本的,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没有梦想一切都会失去意义。”这一刻,母亲终于成为超越的强者。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虽然你父亲只把你当作累赘、财产,但你还有我这个妈妈,为了你,我鼓起最大的勇气,挑战自己面对一切恐惧!
这一刻,她既是宽厚的母亲,也是坚强的父亲。也恰恰是这个超越自我的母亲,才能真正养育出超越自我的孩子。
而到“神秘巨星”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们看到,得奖与否不重要,甚至梦想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母爱。
也是全片的最大泪点。
“在爸爸决定打掉我的前一晚,妈妈逃走独自把我生下来;6岁那年,妈妈偷偷拿爸爸的钱给我买了把吉他;15岁那年,妈妈卖了自己的项链给我买电脑;而就在刚要踏出国门的时候,一辈子忍气吞声的妈妈为了我的梦想作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决定。没错,妈妈才是神秘巨星!”
看到此处,我一边流泪一边默默的想:
我2岁得了乙肝,有亲戚建议把我送回农村老家寄养,让爸妈重新再要一个孩子,但妈妈坚持给我治病,每天用尽一切办法哄着幼小的我喝中药;13岁的时候爸爸去世了,妈妈为了照顾姥姥和我,离开工作岗位;为了我的学费,妈妈每年都去面对爸爸原单位一些办事员对给我报销学费的质疑和冷漠,她会跟他们据理力争直到吵了一次又一次,然后回家倒在床上大哭;直到今天我早已经济宽裕,她仍然省吃俭用到不舍得晚上开大灯,她还想为我的孩子再积累一点财富。没错,妈妈才是神秘巨星!
本来只想写写电影观后感,结果投射了这么多。但我真的很想也请你这么做。告诉你的父母,在你生命中那几个重要的时刻,你是怎样感受到他们的爱,告诉他们,他们才是神秘巨星。并且,如果你有孩子,去做他的神秘巨星。
我是光帅,光帅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