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篇一篇解读统编》│课后填表练习有什么讲究呢?

《一篇一篇解读统编》│课后填表练习有什么讲究呢?

作者: 忍冬rd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13:44 被阅读0次

统编三年级下册教材中配合着阅读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出现了4次填表练习,有什么讲究呢?

一、填写表格意义何在呢?

1.整理信息并填写表格,本身就是一种必备的学习能力。

这能力包括从文本中抽取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运用到组合能力;最后统筹能力也在填写中得到锻炼。

也就是说填写表格其实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会用表格的人,他的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比较强。

记得以前学车的时候,我们车的学员,是上海交大的硕士研究生,考科目一的时候,我们车上有另外一个学员,他没有通过。一是没有认真去做题。二是这位学员说,要了解的信息太多了。当时这位上海交大的硕士研究生学员,跟我们分享了,他是如何用表格来归纳信息和知识的,即使科目一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还是很有逻辑的,储存在自己的头脑当中。当时特别佩服这位学员。可见这种归纳的能力不仅仅是对学习有好处,也可以迁移到生活当中,也是生活必备的能力。

2.整理信息并填写表格,还蕴含着更为丰富且相关的延伸能力。

如检索能力,研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二、表格虽然重要,但为何要接二连三的填表呢?

1.之前的教材编撰在此方面相对欠缺,相关的练习需要弥补。

其实之前的教材并不是没有填过表,而是没有这样系统的学习填表。似乎每个知识都很重要,但是好像每个知识都学得不够扎实。

2.对于未来而言,表格的阅读和填写是一项超前的,重要的且不可或缺的生活能力。

表格有自身三大不可替代的特点:

其一一目了然,看表格一眼,就看清楚全貌。

其二前后关照列成表格,有助于前后关联,左右对应,联系起来看。

其三异同对比,相同和不同的,罗列在一起看更容易被发现。

我觉得表格和思维导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我学习了一份教学设计,通过看思维导图,清晰的就知道了课文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读童话故事画出思维导图。这两个教学设计其实是对应的。第一个教学设计是第二个教学设计的一个反向思维。这也涉及到一种思维的转变,带来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的品质。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填表呢?何老师团队给出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回到阅读。学生回到文中,尊重文本,反复回读,确保填写的正确性。

第二条建议,借助批注。

第三条建议,当堂操演。全程关照填表练习的过程就是陪伴是学习的关键。在课堂上组织填写之后,还可以互相交换,实现对填写结果的共享。

四、填表还有其他用处吗?

对写作也有启发。表格这一特殊的形式能带来写作素材的整理与加工的便利,还可以带来一种整合式阅读与思维的改变。

最近备课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习作《我的乐园》,给了表格,给写作搭框架。乐园在哪里,乐园的样子,乐园发生的活动,你的感受。其实我们的成人写作,写作之前我们要构思。构思一方面是主题的确定,一方面就是搭框架。这中间潜在地也是运用到了一个表格的形式。

所以表格其实是对思维的一种梳理,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途径。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写作中,甚至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适当的运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条有理。

【行动清单】

学习一个填写表格的教学设计案例。(今日完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篇一篇解读统编》│课后填表练习有什么讲究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kw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