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41 泰戈尔《摩诃摩耶》导读

41 泰戈尔《摩诃摩耶》导读

作者: 苏缘sharon | 来源:发表于2021-08-27 06:38 被阅读0次

    一、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哲学和艺术修养的家庭里。从小富于诗才,诗歌《给印度教徒庙会》发表时,他才14岁。1878年他去英国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他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著名的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和《生辰集》等),12部中、长篇小说(《沉船》、《戈拉》为代表作),100余篇短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摩诃摩耶》等),20余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同时,他还是位优秀的音乐家和画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蜚声世界。泰戈尔被誉为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两亩地》是泰戈尔叙事诗的代表作,具有浓厚的现实色彩。这首叙事诗通过讲述王爷残忍剥夺巫宾的土地,迫使他背井离乡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印度深刻的等级差异和社会矛盾。诗歌的最后一句“你,王爷,如今是位圣贤,我倒成了盗贼”,满含悲愤地控诉了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

    《吉檀迦利》是一部抒情诗集,共收诗103首。“吉檀迦利”是孟加拉文的译音,意思是奉献,也即这部诗集是奉献给神的祭礼。诗歌表达了对神虔敬的崇拜,个人的渴望,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热烈地希望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神,同时伴随着对神恩、宇宙和死亡的哲理思考。

    二、《摩诃摩耶》的主题

    《摩诃摩耶》是泰戈尔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一方面讴歌了自由真挚的爱情。

    另一方面强烈控诉了种姓制度、童婚制度以及寡妇殉葬制度对爱情、生命和人性的摧残。这些思想感情的表达集中体现在对摩诃摩耶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首先,在爱情中,对自由、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追求。

    摩诃摩耶一开始拒绝了罗耆波的求婚,并且答应哥哥嫁给老婆罗门,“没有一丝儿反抗的表示”,是因为她觉得“我们不是一条路上的人,我也不能希望一个男子在我眼前终身做囚犯”。此刻,为罗耆波考虑,她决定放弃。然而从火葬场逃出后,她怀抱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义无反顾地投奔罗耆波,要跟他在一起。当罗耆波揭开她的面纱,摩诃摩耶选择决绝地离开,正是她对爱情信仰的坚守——相互尊重和信任。

    其次,对旧制度的抨击。

    印度古老的寡妇殉葬制度将阳光一样耀眼迷人的摩诃摩耶推向了火葬场,作者对这一泯灭人性的制度的表现,深刻抨击和反省了旧势力对美好生命与人性的戕害。同时,作者在摩诃摩耶这一形象身上注入了反抗的力量。在与罗耆波幽会时,哥哥的到来并没有让摩诃摩耶退缩,而是拉起罗耆波的手,泰然自若地说:“好吧,罗耆波,我会到你家去的。你等着我吧。”

    三、《摩诃摩耶》的艺术特色

    《摩诃摩耶》极富艺术魅力。

    首先,在人物塑造方面,男女主人公性格的鲜明对比构成强烈的艺术张力。

    摩诃摩耶庄重、沉静、关键时刻表现出了犹胜男子的坚毅果敢。面对哥哥的时候,她一把拉住想要走的罗耆波,坦然从容地表露心意。而罗耆波在摩诃摩耶面前则总是害怕,带着些许懦弱和犹疑,对待爱情有着天真的执著和朴实。正因为二人在性格上的差异,他们在处理问题和守护爱情的方式上也极为不同,部分造成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其次,在语言运用上,朴素的叙述风格使得整个故事哀婉动人。泰戈尔诗歌似的景物描写更是与人物心情、情节发展相得益彰。

    摩诃摩耶听到罗耆波的求婚后,内心十分矛盾,作者写道:“正午有它独特的许多不可名状的哀音;此刻,一片静寂,这些声音清晰可辨了。破了的庙门。一半已经脱离门枢,在风中时开时闭,低低地发出吱吱的悲鸣……忽然间,一阵热风从田野吹来,穿过树林,使得叶子都簌簌地响了起来。河水猛然苏醒了,泛起涟漪,掠向岸边,淹没了河边上的破石台阶。”摩诃摩耶此刻的心情也如眼前之景,因对爱情的担忧而有些许哀伤,罗耆波的话恰似那一阵热风,在她的内心泛起涟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1 泰戈尔《摩诃摩耶》导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le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