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牛弹琴”的无用与有用

“对牛弹琴”的无用与有用

作者: 娴雅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12:10 被阅读0次

百度百科中讲,对牛弹琴出自汉代牟融编撰的《理惑论》。原文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这位战国时代的著名音乐家公明仪对着牛弹奏的最高雅的《清角之操》,牛根本听不懂也不理会,继续吃草。

而当他模仿蚊子“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时,那头老牛便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由此,人们总结出了这个成语“对牛弹琴”。用来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后来也用来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

这也应了孔子所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的确,谈话双方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沟通。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的人都运用专业术语来交流是行不通的,那就相当于对牛弹琴。

即便是同一行业,每个人的基础水平不同,针对相同的人所说的话,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教师们参与培训,举办方为了能够让老师们学到更多更前沿的东西,邀请来比较著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培训师。

专家们精心地准备,神采飞扬地讲解,可是对于基层老师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收获。他们的感觉是老师讲得很好,但自己并不明白,或者说,自己根本不知道回到工作岗位上该如何转化为自己能用的东西。如果不能转化,岂不是学了等于没学。

同样的培训,举办方邀请来基层做得好的老师讲讲自己的经验,培训下来,老师们却说收获很大,他们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很好地进行迁移。

由此可见,对于成年人也需要“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对象,要具体分析,采取具体的方法或措施。

以上是对牛弹琴的本意和引申义,都表明“对牛弹琴”是无用的观点,然而有人却以怀疑的态度,提出了对牛弹琴是有用的。

现代科学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2公斤重。

科学家给出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对此,我们可以说,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对任何事情下结论的时候,都要界定一个范畴。也就是在一定范畴中,彼此谈论谋事,才能达成一定的共识。

比如,在语言或理解的范畴,不看对象地“对牛弹琴”是无用的;而在能量的范畴“对牛弹琴”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有用的。

看来哲学思辨无处不在,凡事儿都不能认死理儿,哈!

相关文章

  • “对牛弹琴”的无用与有用

    百度百科中讲,对牛弹琴出自汉代牟融编撰的《理惑论》。原文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有用与无用

    “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

  • 《有用与无用》

    《有用与无用》 初夏的六月某天,接吉他课刚结束的儿子出来,在LaSalle区,赶巧碰上Verdun路上摆街卖,阳光...

  • 有用与无用

    从很小的时候,被周围的人告知什么是有用的,要去学习,要去做,什么是没用的,不要胡乱想,当时仅仅是记住,把有用无用当...

  • 有用与无用

    关于有用与无用,我的观点你不必迷信,有用无用不是我一句话能说的算的,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睡前刷qq空间,微信朋友圈...

  • 有用与无用

    纸箱子 有快递要寄,就去侧卧里找纸盒子包装。侧卧里除了放置换季的衣服、行李箱、些许杂物,还有就是数量不菲的大大小小...

  • 有用与无用

    这是“萌梦的读书解惑”公众号的开篇 学这个有没有用啊? 做这个能赚钱么? 是该混个文凭,没准以后晋升会用得着,不过...

  • “有用”与“无用”

    关于有用和无用我这样理解: 好多人做事常常是“有用”而为之,“无用”而不为。 庄子曰:“桂可食,...

  • 无用与有用

    什么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好的?什么是无用的?无用的就是不必要的。 把一切东西有用化,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而我们习惯...

  • 有用与无用

    有用与无用。 放学路上同孩子谈读书。 孩子:哲学是用来解释这个世界的,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这个世界。 我:我不太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牛弹琴”的无用与有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mw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