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牛弹琴”的无用与有用

“对牛弹琴”的无用与有用

作者: 娴雅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12:10 被阅读0次

    百度百科中讲,对牛弹琴出自汉代牟融编撰的《理惑论》。原文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这位战国时代的著名音乐家公明仪对着牛弹奏的最高雅的《清角之操》,牛根本听不懂也不理会,继续吃草。

    而当他模仿蚊子“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时,那头老牛便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由此,人们总结出了这个成语“对牛弹琴”。用来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后来也用来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

    这也应了孔子所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的确,谈话双方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沟通。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的人都运用专业术语来交流是行不通的,那就相当于对牛弹琴。

    即便是同一行业,每个人的基础水平不同,针对相同的人所说的话,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教师们参与培训,举办方为了能够让老师们学到更多更前沿的东西,邀请来比较著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培训师。

    专家们精心地准备,神采飞扬地讲解,可是对于基层老师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收获。他们的感觉是老师讲得很好,但自己并不明白,或者说,自己根本不知道回到工作岗位上该如何转化为自己能用的东西。如果不能转化,岂不是学了等于没学。

    同样的培训,举办方邀请来基层做得好的老师讲讲自己的经验,培训下来,老师们却说收获很大,他们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很好地进行迁移。

    由此可见,对于成年人也需要“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对象,要具体分析,采取具体的方法或措施。

    以上是对牛弹琴的本意和引申义,都表明“对牛弹琴”是无用的观点,然而有人却以怀疑的态度,提出了对牛弹琴是有用的。

    现代科学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2公斤重。

    科学家给出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对此,我们可以说,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对任何事情下结论的时候,都要界定一个范畴。也就是在一定范畴中,彼此谈论谋事,才能达成一定的共识。

    比如,在语言或理解的范畴,不看对象地“对牛弹琴”是无用的;而在能量的范畴“对牛弹琴”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有用的。

    看来哲学思辨无处不在,凡事儿都不能认死理儿,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牛弹琴”的无用与有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mw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