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假,一如既往的早起了,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模式。昨晚去外面吃饭想喝点酒的,可是一杯没下肚,太凉了胃顿时就不舒服了,也许是因为为了减肥有半年没喝过酒的缘故了吧,也许是半年没有碰过冰的东西,所以胃很难适应,也许这也是最好的安排,胃在提醒我你要照顾好自己。
面对一桌子菜,没有提起筷子大快朵颐的欲望了,每天晚上吃些青菜其实很舒服。大快朵颐享受的是吃的欲望满足的快感,而细嚼慢咽是品味食物的其中滋味。晨起练功,读书,送孩子上学,满心喜悦。
![](https://img.haomeiwen.com/i3877772/5aab071f37364b59.jpg)
曾为读100本书而拼命苦读,曾为写100篇文章苦修,时至今日才发现并不是为自己内心,而是为了一个我可以做到而证明自己。回头再看那段时间和那段经历,其实也是有很大的收获,只不过不是跟着自己的心走,所以越进步越不快乐,因为这种喜悦是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的。
今日又提起笔来写,不为了别的,只是自己内心有些感触想写些东西。不群发,不发朋友圈,只是静静的放在那里,有缘的人自然能链接到。
有朋友说每半年发现你就变了个样,的确回顾2年来,我一直在改变。从外到内,从努力证明自己到回归内心,不再为了外物而做一些应该做的事,反而会从内心出发,我会问问自己,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从前学东西,总想学了马上能讲课专注于术的层面,于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急功近利总想有所收获,于是很容易陷入怪圈不断学新的东西。诚然这段经历也支撑了我进步的动力,有不可取也有可取,在那个阶段也许就是必修之路吧。如今做学问只会问这样对我的人生会更有益吗?能让我的生命更真和通透吗?我这样能让大家更舒服吗?当把自己沉潜下来把别人托举上去时,也许这份收获会不一样。因为那不是仰视和羡慕,而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关怀。
生命里遇到了太多的人,以前看别人不顺眼,只看别人的不好;而今会看到别人背后的那份原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更好,也许是生命的过往让他形成了这样的模式,其实他也不想,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而已。当我们更多时候以一种慈悲的心来看待身边的人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容易的一面,都有可爱的一面,都有奋力进取的力量。
做事得先做人,修学还得先修心。当我们能看透自己生命所需要追寻的意义的时候,也许就不会为外物所动。正如王阳明所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此心不动,又有所何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