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骆驼祥子
树欲静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提示:本文字数为1225字,阅读时间约为2.45分钟)
二十岁不到的祥子从乡下来到大城市北平,他打算在这里扎根下来,不再回去。祥子没有什么别的技能,只有一身的气力,所以他决计以拉车为生。一辆八成新的人力车约100元,他拉一天车平均可以赚到五六毛钱,租车的份子钱一天一毛多钱。
为了攒钱买车,祥子不抽烟不喝酒不逛窑子。辛辛苦苦两三年,攒钱买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可不到半年时间,这辆车就被大兵裹挟去了。
祥子决心第二次攒钱买车,可好景不长,辛苦攒的三十多块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有意思地是,这个孙侦探就是当时抢走祥子的车的大兵里面的一员。
尽管接连两次遭受打击,祥子终归是没有发放弃买车的意愿,为了买车,他不得不跳入了又老又丑的虎妞设下的局里,娶她做了老婆。祥子终于用虎妞的钱买到了第三辆车,但是祸不单行,年届四十的虎妞作为高龄产妇难产而亡,祥子只得卖了这辆车来安排后事。
所谓事不过三,命运终于将祥子的要强与上进心彻底揉捏得粉碎了。既然要强与尊严并不能给他带来好处,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带来羞辱,那为什么还要它们呢?于是祥子开始“泯然众人矣”,和其他人力车夫一样吃喝嫖赌,借钱不还,把自己曾经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信誉带来的便利彻底透支了一个干净。
一部优秀的作品在于,几乎任何时代的人都可以从它之中找到自己时代的特色。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母题几乎是永恒的:如,亲情友情爱情,战争和平,贫穷富裕等。
虽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国家的人民仍然处在像祥子一样为温饱而发愁的阶段,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不少人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但是本质上我们仍然和样子一样,只不过此“车”非彼车罢了。
我们追求着一些需要用毕生精力去实现的目标,对于祥子来说是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套一线城市的住宅,可能是一份铁打不破的饭碗,可能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
试问一下自己,如果自己为得到这些东西所做的努力连续三次被厄运清零而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时,我们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第四次从头开始?是否不会退而求其次?是否不会抱着“反正努力也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因为三次失败的经历已经摆在那里了”的心态,糊弄着自己?
穷人可能是没有爱情的。祥子娶了自己并不想娶的虎妞,一方面是因为落入虎妞设置的局里,一方面是因为虎妞的经济实力的确可以帮他实现买车的愿望。虎妞死后,祥子放弃了他认为是理想的妻子对象的小福子,一方面是因为他如果成家立业,每日拉车的钱压根没法积攒下来买车,另一方面是不想承担随着小福子而来的她两个年幼弟弟和酗酒父亲的拖累。
娶与不娶,都是出于经济的考量。对于穷人来说,并没有什么选择。今天,我们在选择配偶上的权利自然要大得多了,但是经济规律潜在里也是影响它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曾经对我说,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拥有一份势均力敌的爱情。我猜,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考虑到了经济因素这个不可小觑的看不见的手吧。
(禁止转载,禁止以任何形式转发在任何公开场合)
于上海交通大学
2017年04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