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停一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有冲突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陪孩子作业时、在孩子无节制的玩手机时,在孩子疯狂的玩时,在孩子见人无礼貌时等等,遇到冲突怎么办呢?一定要多动脑筋,不能一根筋、认死理。停下来想一想,控制一下自己情绪,思考问题的成因、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别着急,首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人说情绪是个魔鬼,有人说在解决问题之时,一定是情绪控制以后,因此完全有必要作一下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一下,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或者去做一个祷告等等。这种“停下来想一想”的习惯可以帮助家长稳定情绪、避免对孩子发火、做出冲动的举动。记住情绪是最不好的方法,情绪上来,理智就走了。情绪上来,关系就破坏了。
第二站在孩子立场看问题,和孩子相处,换位思考十分重要。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是有很大差别的,了解他的思维模式,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观念,他与我们的价值观,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果家长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很容易地判定孩子的做法、说法、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心里有这个判断,自然会与孩子产生冲突了。但是你的逻辑判断与孩子的逻辑判断是会有差距的。
例子:小时候的我们很喜欢玩弹珠,如果能赢得弹珠,那是何等幸福的事情,但是父母考虑的不是弹珠,他考虑的是把衣服弄脏了,于是冲突就来了。有孩子看见盆景里桔子树上的桔子,看了不肯走开,大人就摘下桔子给孩子,孩子看了目瞪口呆。例子男孩子遇到什么东西总想打开他,为什么会这样,大人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很贵,你不可以弄破他的。
其实不光成年人与孩子,就是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思想观念也会有很大的差距,观念不同,冲突自然就产生了。
孩子不会理解你的想法,你也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想法,这二者之间就产生了盲点。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其实就是要把自己当成孩子,从孩子自己出发,看他(她)眼中的世界,解决他(她)遇到的问题。
第三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权威,与孩子的冲突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孩子必须听我的,为什么呢?一则我懂的多,必须听我的,二则我是父母,必须听我,要树立父母的权威,否则以后孩子会看不起我的,孩子会得寸进尺的,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就死死不可妥协。
其实这个观念是不对的。你懂的多,不等于你了解他的心,而且你的观念也不等于一定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有许多的对与错其实是相对的,例子男孩子遇到什么东西总想打开他,大人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很贵,你不可以弄破他的,你说大人对还是孩子对,从大人的视角讲,因为贵你要珍惜保护他,好像也是对的,但是从小孩子的视角看,我打开探索其中的原理,其实也是不错的,一个人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其实就是衰老的开始。
唯我独尊,与孩子死磕到底,在孩子面前决不认错,如果在孩子面前认错,那么我以后情何以堪,这样的想法那是更加不对的,在与与孩子的关系上,你越在意自己的权威,最后是你越没有权威,家长要摈弃“唯我独尊”的想法,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反而是你更有权威。
第四合理的与孩子妥协,其实我们更要学会合理地对孩子妥协。对孩子妥协,意味着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此亲子关系一定更加优秀。与孩子妥协,在合理的空间里赋予孩子权力,让孩子做主,操练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更加有独立的见解。与孩子妥协,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妥协,芸芸世界,如何可以不妥协而为之呢?牙齿因为刚硬所以先掉了,石头因为软弱反而久存,学会妥协,人生一定会出彩。妥协是一门艺术。有时候孩子会给你意料之外的精彩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给予适当的指引即可,不必一切替孩子做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