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过早饭去公园打球,几天不打,正手刚开始练时反而挺有感觉,喂球的球友都以为我这几天在家练挥拍了,其实,哪有时间。
正练着,看到班里的学生佳明站在另一个球台边朝这儿看,我看到他,他低声喊了声:“老师。”我示意他过来跟着练球,他便快速拿球拍走了过来。
我问他之前有没有打过球,他说的跟着她爷爷练过,但他一上台,发现他的正手握拍挥拍动作都有很大问题,不像练过球的样子,有些抬肘,重心、步伐都没有。
于是,热心的球友开始指导他正手攻球动作,让他的动作更规范,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只一味地懵懂点头,我一边担心纠正动作会打击他的热情,一边又觉得他要打乒乓球,规范动作是必须的。于是,我便不动声色,只是自己再练球时,更认真对待,把每次练球都当成是在给他做无声的示范。想想自己这当老师的心,真成了一种习惯了。
虽然练习固定动作,初学者会觉得枯燥,还会觉得约束太多,不如随意打自在。但练习乒乓球起初框架动作的规范到位、基础牢固,对之后的涨球大有裨益。这让我忽然想起,昨天对于让学生学习《弟子规》的顾虑,看来是有些多余,初始的框架规范是必要的,人的成长总要经过他律——自律——自由这些阶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