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小朋友是前几天新入园的孩子,满头扎着的小羊角辫。第一天入园感觉很新奇,到处走走玩玩,愉快地度过了一天。可等是第二天就不这样了,妈妈刚要走,她就声嘶力竭的大哭大闹,不论老师怎样接近她,都像个小刺猬,任凭老师如何抱着、哄着,都止不住大哭大闹。而且老师越是抱哄,童童哭的还越厉害,硬是连踢代跳让老师远离她。
我看她在楼道里哭的很伤心,过去试图和她玩玩,没想到她对我又哭又喊又是踢,让我原本满怀欣喜地认为能“哄”她“笑起来”的自信一扫到底。
童童的这种举动让接近她的不论是谁,都无法“搞定”。那就采用老师说的办法——冷处理。想到这,我转身离开了童童。
大约十来分钟后,我再次出现在楼道,小心翼翼地打探童童的举动。果真她不哭了,而是待在玩具框边,忘我地玩积木。
后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才得知她妈妈生了二胎。每天匆匆忙忙来送她,又匆匆忙忙回家,说要回家看弟弟。
然而童童毕竟是只有三岁半的小孩童,正是依恋妈妈的时期,“最好”的做法就是用“哭”来缠住妈妈。所以每天就看到她在楼道里哭的样子。
分析孩子这种举动,其实就说明这是孩子最明显的“入园焦虑”。
一
孩子的入园焦虑从何而来?
1.父母不经意传染。很多研究表明,“焦虑”不是孩子本身产生,而是由父母在孩子入园前不经意间的“前奏”引起的。
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还没有入园时,就会担忧孩子会不会吃饭?会不会饿着?会不会尿裤子?等等。再加上不经意的念叨。别看孩子小,其实什么都知道,只是还不能全部表达,但却会传递。
2.孩子的交往范围狭小。在孩子没入园前,由于看管人的活动范围狭小,就导致孩子的学龄前交往受限。甚至对外界存有排斥感。
**
3.环境变化引起陌生感。**孩子入园由于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的人都变成了“陌生”的面孔,孩子肯定会有种种不适。于是,就会出现不说话、入园排斥、睡觉做梦等异常情况。家长遇到这种现象时,请不要恐慌,这属于一种正常情况。
4.身体不适引起焦虑。孩子入园由于环境、人员不熟,就会引起过度紧张,出现肚子疼、发烧等不良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