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了还来得及吗?
30岁以后,要对自己的容貌负责
30岁上下,决定男人的一生
30岁的男人怎么创业?
30岁是一场来自时间的暴击
30岁后,值不值得去读博?
30岁,你还有机会活成理想中的自己吗?
临近30岁大限,不论男女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为事业、为婚恋或为生育,正是年轻人普遍的这种焦虑促成了市面上各种成功学和婚育出版物的畅销,其封面必然加粗加大豁然摆着“30”这一数字,视觉上嚣张的戳着“你即将30岁”这一痛点,当然它更是和父母说话时的情绪爆点。
l为什么大限偏偏是在30,而不是33、35亦或是40呢?因为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常常被引用来衡量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成败或者用以说明人必须“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这一道理。
自然它也是父母在催恋催婚时提的最多的人生智慧:“三十而立”就是指30岁了,就必须要成家立业,先成家再立业。可事实上这句话出自《论语.为证》,说的是孔子对于自己在各个人生阶段状态的自我评价。《论语.泰伯》中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尧曰》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口中的“立”有一个实现前提—“礼”,指的是周礼。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这一系列的话是孔子很自谦地表达自己在学习、理解和运用周礼的过程。
由此看来“三十而立”的“立”并不是成家立业之意,而是“礼”,即懂礼,言行得当之意。换做现在的大白话说就是三十岁就要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担的责任,人格独立,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那么我们看看自己,年近30或者已过30,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想与什么样的人相伴一生吗?能否独立自觉的做决定,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吗?在"和父母好好说话"系列文章一中说的第2种人,因为父母的催促便草率决定步入婚姻,婚姻不幸又全赖父母当初逼迫,其实就是没有“立”起来,不能独立做决定,无法自己承担责任。所以首先要做的便是真的把自己“立”起来。
系列文章二中关于原生家庭的描述也说到即使我们已经成年,有自己的工作和圈子,甚至背井离乡去工作远离父母,但是在潜意识里面父母还是我们“自己”,基于人的自利解释倾向,肯定父母就是肯定自己,否定父母也就是否定自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发现自己在观察父母的言行甚至开始评价父母时会有一种不适感,觉得自己不孝顺,甚至还有隐隐的内疚。
除了为人父/母的身份,父母更本质的是人,就必然有人性的优点和弱点,没有人是完美的。当发现自己对父母有负面评价时被吓到,这只说明要么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拒绝接受不完美的父母,要么你是一个自我形象模糊的人,人格和精神上还没有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
显然,我们要“立”起来最首要的是认识“自己”。不能看文章前凡事都听爸妈的,看完本文觉得“独立”重要就什么都和父母来反的,那是重温青春叛逆期,标榜了独立实际是幼稚的任性。
所谓认识自己就是有明确稳定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有清晰认知。自我概念的发展有三个阶段,3岁左右我们已经形成了对自己躯体的认知,从生理上意识到自己存在;之后成长到13、14岁,这期间我们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在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行为;最后从青春期到成年,我们进入到心理自我,慢慢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既能了解社会的需求也能清楚自身发展的需求,依此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不“立”的人往往就是进入了漫长的第三阶段,其中大部分人都很清楚社会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却往往不知道自己身体和心理的需求、实际自己是怎样的人。恰是有很清楚和不知道的失衡,“自我”是模糊和脆弱的,内部没有支撑,总是从外面寻找力量如听父母、听权威的,或者完全屈服于社会期待,社会风向期待什么就做什么。
21世纪初期受雇于知名公司做白领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因为知名企业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便有了个说法“人才都去了北上广,没去的不叫人才”,千军万马的年轻人为了成为社会中的人才涌向一线城市。后来因为大城市巨大的生存压力,看媒体看影视作品大肆宣传的“逃离北上广”“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在彩云之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加上父母在老家的召唤,又羡慕起那些安逸的过法,逃离回老家。看到资讯丰盛、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里无数个因“互联网+”而成功的创富故事,又懊恼自己当初没有坚持。
这都是不自知导致的对生活永远不满意的奔忙,了解自己到底是想过安逸日子还是拼搏生活才是最根本的,才会无悔和坚定。
那么怎样了解自己的需求呢?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回溯过去发现“自我”的蛛丝马迹,可以观察自己的情绪发现“自我”对外部事物最直观的反应,可以采取行动在试错中发现“自我”,当然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导师,通过有效的启发和引导来挖掘“自己”。
三十而立,不论对男人和女人都不意味着限制和束缚,它只是提醒人们去审视自己自知和独立的状态,而且过了30岁这个点我们的人生继续,时间不停,一切都是开放性的,从而也就有了更多可能性。
还犹豫什么?快快行动,先立起来,让自己情绪不再为“30岁”而引爆,平静的与父母好好说话。
谢谢简书的小伙伴点开阅读,熙言十分珍惜与你在字里行间的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