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91879/415689b0b13586b8.jpg)
过去坝上没有农机的时候。一亩地只产30斤到50斤粮食。有了农机以后带动了产量的提高,由于深耕保商,促使粮食产量提高到100到200斤,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了农机人对国家的奉献。他们无愧于这个时代,听老人讲他们中有一个姓乔的师傅,曾经参加过朝鲜白虎团战役,还有刘师傅曾在中央给首长开过车,响应党召呼分配到坝上参加农机事业,还有参加过淮海战役,还有参加过四野部分人,农机队伍真是人才济济,拿起枪是战场上的英雄,放下枪是垦田种地好汉,在当时说是我们园家很难得一批人才。做为一个农机人不竟会操作拖拉机,还要求对农业耕种有一定经验的。耕地时第一垄拉直对后续的耕耘很重要,这样耕出的地既平整好看。而且便于今后浇水,除草,收割。都有好处。还要了解耕作的土地。是属于山坡地。还是半坡地?要知道地中有没有石头?不然的话会给农机具造成拆断犁化的损失,当时的农机具大部分都是靠进囗很昂贵,还要了解当地的霜情,掌握坝上开耕的时间。每次驾驶拖拉机耕到地头前,拐弯一定要掌握适时起犁,放犁。不然的话绕的圈子太大,给地土地造成浪费。做为一个农机手要懂得机械原理。还得会修理。每天俩人一班。一天一夜要四个人操作。一般情况下,每天对机械的维修。都是放在白班。如果遇到机器坏了马上修好。不能耽误工作。我记得有一次在康保土城子作业。遇到晚上变速箱的轴承坏了。连夜师傅带着我打开变速箱,取出坏的轴承,然后步行五十里去县城买去。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在工件中不断摸索出一种经验。过去耕地的时候。拖拉机后面牵引的五花犁。犁上坐一个社员,到地头拐弯的时候。他就得把犁打起。才能转过弯来,他再把犁放下。每天这打犁的工作特别辛苦。后来我考虑到这种情况。与我的师傅发明了一种不用人在后面操作。就在驾驶室拉一条绳。拴在后面的升降犁上。到了地头一拉犁就起来了。然后再一放。犁就下去了。现在的拖拉机好多了自带有液压起放装置,回想当年就是这样一批农机人。把他们青春献给这块儿贪脊的土地。开创了坝上农业机械的发展。做为一个农机人的后代,我不竞见证了这个过程,而且还参与了这份事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4991879/0857e9ca82cb46ab.jpg)
网友评论